中国地质学的创造者——丁文江.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学的创造者:丁文江 丁文江(1887-1936),生于江苏泰兴县。字在君,英文名字V.K.Ting 丁文江的英文名字V.K.Ting是根据上海方言拼音而成。,笔名“宗淹”。丁文江是一位地质学家,是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 丁文江的英文名字V.K.Ting是根据上海方言拼音而成。 王仰之编著:《丁文江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98页。 图#-#:丁文江肖像 1902年秋,丁文江东渡日本留学,但一直没能进入正式学校学习。1904年夏,丁文江由日本远渡重洋前往英国。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1907-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双学士。在英国留学期间,丁文江广泛的接触了不同学科的科学知识,熟悉了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并养成了科学化的性格,这些为他以后在地质学方面作出卓越成就奠定了扎实的学科基础。 1911年5月丁文江离英回国,开始了他的中国地质学创业之旅。自1912年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后,他就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 一、留学海外,奠定地质学专业基础 丁文江天资聪慧过人,刚学说话时母亲就教他识字。5岁(1892年)就入私塾读书。9岁(1896年)能够读通四书五经。11岁(1900年)作《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全文数千字,深得塾师赞赏。13岁(1902年)丁文江考取秀才。一篇《汉武帝通西南夷论》,博得泰兴知县龙璋赏识,收为门下弟子。 龙璋先生是丁文江的恩师,他对丁文江一生的最大造就,就是力劝丁家父兄把丁文江送到日本去留学。出国留学,这在当时是泰兴县破天荒的大事,因此丁家竭力反对。龙璋百般劝解丁家,不得不动用父母官和恩师的权力来进行劝导,同时,还请当时的名士湖南的胡子靖出面,并最终打动了丁家父兄。 1902年,丁文江15岁,随胡子靖去了日本。住在当时中国留学生的中心地带神田。由于不久就爆发了日俄战争,人们都无心读书,丁文江也没有进什么学校,倒是结识了不少中国留学生,有史久光、蔡锷、蒋百里、汤中、庄文亚等人,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他一生的朋友。 在日本两年间,丁文江的主要活动就是谈革命、写文章。还曾参与主编江苏省留学生主办的《江苏》杂志。1904年2月8日,日本进攻旅顺港,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经常受日本学生耻笑,大家因此就更是无心读书。这是时,丁文江的好友庄文亚经常收到吴稚辉从苏格兰爱丁堡写来的信。来信常常褒贬“日本留学生”吃中国饭、不读书,终日开会谈政治。还常说苏格兰生活费用便宜,。丁文江天性好学,得知了这种情况,便产生了去英国留学的念头。正好庄文亚也有去英国的心意,彼此一谈,志同道合,于是就搬来了同庄文亚和李祖鸿兄弟同住。这样,他和庄文亚谈论去英国的事,也就影响了李祖鸿,三人决定一起去英国留学。 1904年夏,丁文江三人由日本远渡重洋前往英国。到了英国后丁文江去了爱丁堡,在当地中学,他第一次得到了对两方知识的认真介绍,其中包括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拉了文和法文等。在两年之内,他连跳了三个年级。经过刻苦的学习,1906年他顺利的考入剑桥大学,主修文科,可惜好景不长,丁文江因为缴纳不起高昂的学费不得不在半年后被迫辍学。 1907年丁文江转入格拉斯哥大学专修动物学,兼修地质学,1910年他又把地质学由副科转为主科。格拉斯哥大学的地质学在当时远近闻名,该校地质学教授J.W.格列戈里(Gregory)是一位有名的探险家型的地质学家,对丁文江一生事业有深远的影响。在格拉斯哥大学,丁文江广泛的阅读科学、哲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从而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功底,胡适曾评价丁文江为“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 1911年,丁文江获得了主修的动物学和地质学的双学位。在假期,他遍游欧洲人防,还特别到了阿尔卑斯山,并且提高了他的法语和德语水平。丁文江在英国留学7年,在留学的几年里,他的性格特点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从一个头脑内充满着片面的革命思想,满怀“读书救国”梦想的少年,成长为一名用专业科学知识武装的成年男子。抱着用科学技术建设祖国的信念,1911年4月,丁文江结束了七年的留学生涯,踏上了回国之路。 二、投身教育事业,培养地质人才 丁文江回国后不久,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丁文江收到了南京新军部门的邀请,要他去任职。但是丁文江认为,救国莫如建设,而建设就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而不是单纯的革命斗争,他表示向他这样的人可以通过在中国发展科学和现代工业而为革命作出重大的贡献。 见《梁启超年谱长编》第5-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见《梁启超年谱长编》第5-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私立南洋中学原名育才书塾,于1896年由王维泰所创办,校址位于上海大东门王氏家祠。1900年王培荪继任校长,次年改校名为南洋中学。 丁文江在南洋中学教授的课程主要有:化学、地质学、动物学、英文等。其中的地质学这门课的开设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