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说明书.docVIP

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说明书.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科学探索之路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赵场中心校 王艳梅 教学目标: 通过多篇科学探索文章的群文阅读.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通过多篇科学探索文章的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之路途艰辛。 培养学生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篇科学探索文章的群文阅读.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通过多篇科学探索文章的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之路途艰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选文:《逝世前的科学记录》、《宇宙生命之谜》、《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自由落体实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听说过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呢?知道他们的什么事迹呢? 2.科学家们在研究科学的时候都会付出常人意想不到的心血.都会经历常人不能承受的重重困难.然而他们的付出与研究都是值得的。 3.今天让我们阅读四篇有关科学研究的文章.让我们去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感受科学探索之路的艰辛。 二、阅读《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1.快速阅读文章.思考文章介绍的是谁.关于什么的研究。 2.完成阅读表格。《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3.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4.说说竺可桢有什么品质.从哪儿感受到的? 5.师小结:每一位研究科学的科学家都经历不凡.都值得我们学习。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宇宙生命之谜》 1.快速阅读《宇宙生命之谜》.完成表格。 2.说说这篇文章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3.谈谈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四、选读《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自由落体实验》(二选一) 1.两篇文章选择其中一篇来阅读.完成表格。 2.反馈交流.谈谈他们的主要事迹.精神品质。 3.谈谈阅读了这几篇文章的感受。 五、情感升华 1.师小结.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研究过程心酸烦苦。 2. 培养学生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3.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表格设计: 主要人物 主要事迹 精神品质 《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宇宙生命之谜》 《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 《自由落体实验》 阅读材料: 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1974年2月6日清晨六点.北京还没有破晓.寒气袭人。 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用颤抖的手.拧开半导体收音机的旋钮.仔细倾听着天气预报。然后支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戴上眼镜.借着台灯的光.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 “气温最高零下1 ℃.最低零下7 ℃.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写完之后.老人正想把笔记本合上.忽然记起一件要紧的事.又连忙戴上眼镜.在刚才那行小字下面.注上两个字: “局报”。 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科学记录。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这位老人是谁呢? 他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为什么在记录了天气预报之后.又加了“局报”两字呢?原来.这“局报”就是指“气象局预报”的意思。平时.竺可桢并不记录天气预报。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温度计.每天清晨.他把温度计放在院子里.然后开始做早操.做好操以后把温度记下来。他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 打开竺可桢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的项目可多啦: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花。” “4月20日.燕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5月23日.布谷鸟初鸣。” …… 竺可桢仿佛是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时刻刻都在精心地观察着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鸟叫.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降霜.第一次结冰.第一次下雪…… 竺可桢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仿佛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竺可桢为什么要给大自然记日记呢? 原来.竺可桢研究着生物随着气候变化而怎样变化的科学──“物候学”。 物候学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科学。比如说.1962年春天.北京农村的花生播种以后.受到严重的冻伤。其实.社员们是按照与前两年同样的日子播种的.为什么在前两年却没有发生冻伤呢?竺可桢打开他的记录本.找到了答案:1962年北京的山桃、杏树、紫丁香开花的日子.比1961年迟了十天.比1960年迟了五六天.物候学的观测说明.1962年的农业季节推迟了.花生的播种日期也应适当推迟才对。 竺可桢正是深知物候学是一门如此重要的科学.所以毕生从事这一研究工作。他每天上班.本可以坐汽车.但他宁愿步行。一边走着.一边像巡逻兵一样扫视周围的一切。他善于从千树万枝中发现第一片绿叶.他善于从喧闹嘈杂的城市中听出第一声蛙鸣.他善于从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看到第一只燕子.他善于从春天的风沙中辨别出第一朵柳絮…… 竺可桢在他和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学》一书中.绘制出了1950年至1972年间各种物候变的曲线。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