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教 学 大 纲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
课程号:0040253
2006年6月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 0040253) (修订时间:2006年5月)
开课院系
经济与金融学院
教学对象
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
教学目的
国际金融重点是从开放视角研究一国金融市场中的变化对其他国家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从微观层次上来说,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国际技术往来、国际劳务合作的结算和融资手段,体现为流量、流程、流速各具特色,气势磅礴,循环往复,遍布全球的资本流;从宏观层次上,国际金融是各国政府政治、经济、外交政策所欲争夺的焦点。国际金融学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国加入WTO 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形势下, 我国将需要更多懂得国际金融的人才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材。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国际金融人才是国际金融学教学的目的。
教学要求
通过对国际金融学的学习,学生应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掌握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判断现实中的问题,如人民币汇率走势问题,我国的汇率制度选择问题,我国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问题,美国持续的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与美元的持续强势问题,欧元的诞生及其前景,亚洲金融危机及现行的牙买加体系的危机预警及制建设问题等等。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核心变量。因而外汇、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的基本内容。因此要掌握外汇和汇率的概念,外汇交易实务(即期、远期、掉期、期货期权等),以及各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如购买力平价、利率评价以及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包括弹性价格分析法和粘性价格分析法)。
国际收支是国际金融分析外部均衡的起点。因而国际收支平衡表、影响国际收支的国内和国际因素和环境(如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等)是掌握国际收支的前提,而各种国际收支决定理论是学习国际金融理论应该掌握的重点。如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以及国际收支决定的综合分析法等。
国际货币制度(或国际货币体系)是各种国际金融活动正常有序运行的制度保证。掌握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各个时期的“游戏规则”不仅能够加深对国际金融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对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做出评价并明确期改革的方向。
掌握研究国际金融的各种方法。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相同统一、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国际比较分析是研究国际金融的重要方法。从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应该学会利用这些理论分析我国国际收支、汇率走势及汇率制度选择等具体问题。
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章次
名称
课时数
前言
2课时
第一章
国民收入账户与贸易收支平衡
4课时
第二章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收支平衡
6课时
第三章
外汇市场与汇率均衡
6课时
第四章
经常项目跨时均衡与跨时分析
选学
第五章
外部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6课时
第六章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汇率均衡
6课时
第七章
贸易收支平衡的政策干预调节
6课时
第八章
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干预调节
6课时
第九章
汇率均衡的外汇干预调节
6课时
第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8课时
第十一章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与实践
6课时
第十二章
国际金融组织
自学
第十三章
国际资本流动
4课时
第十四章
外部均衡严重失调的重大事件
6课时
第十五章
货币危机理论
选学
总课时
72课时
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平时考核;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五大类型
分值分配?——名词解释16%;选择题20%;计算题10%;简答题24%,论述题30%
?教材:
《国际金融学》,潘淑娟、万光彩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目:
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1991
钱荣堃:《国际金融》,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姜波克:《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潘英丽,马君潞:《国际金融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奥伯斯菲尔德,罗戈夫著:《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6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J·奥林·戈莱比:《国际金融市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讲授提纲::附后
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
前言(2课时)
一、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及特点
国民收入账户与贸易收支平衡(4课时)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
GDP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