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ppt
青少年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配合心理发展阶段 针对病理的性质 应用儿童青少年心理特性 善用家庭关系与环境关系 发挥潜在能力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 婴儿期(0-1岁) 幼儿期(2-3岁) 孩童期(4-5岁) 少年期(6-11岁) 青春期(12-17岁) 青年期(18-24岁) 父母的心理发展:各种阶段 准备阶段 抚养阶段 管教阶段 教导阶段 协助阶段 善诱阶段 分离阶段 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情感与心性:同性期;同性认同 言语与沟通:懂得假设与推理 人际关系:排斥异性朋友,与同性朋友接近,从家庭转移且扩充到社会 自我认识与信心:勤勉与自卑 孩子需要竞争性、成就感,与同伴、老师相处的能力,以及学习期望(满足相应的能力),使其产生高自尊。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情感与心性:情感丰富、强烈且易变,对异性开始有兴趣 言语与沟通:开始喜欢讲是非的道理,喜欢辩论(对成年人封闭性倾向,喜欢与同龄人沟通) 很少以语言沟通,以“行动化”表现 人际关系:对父母疏远,喜欢与同龄人接近,与异性朋友接近 自我认识与信心:自我认识,性别认同的建立 第二反抗期的出现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快速而不平衡 过渡性的阶段 重要阶段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方式 内向性与外向性的反应 躯体化、心理化与动作化 总结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多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症状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作为家长和学校教师及儿童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要了解相关知识,早期关注,早期干预,防止某些心理问题加重,演变成为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一门学问, 也是一种艺术。 谢谢! 电话: 0378-3962601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 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 心理科 张凤华 调查报告:2008年中国有0-14岁儿童2.4亿,占总人口的8%,其中独生子女1亿。据估计,中国目前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 任何社会变革都会给人群中最脆弱的群体—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带来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许多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实施,城市化速度加快,环境污染,学习和生活压力日趋增加,人口大规模流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儿童入学入托困难,贫富差距加大,家庭结构改变,地缘文化冲突等,给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带来不同程度负面影响,导致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心理行为问题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我国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中,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 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 一、与学习有关的问题 主要有注意缺陷障碍,学习障碍,厌学,逃学,拒绝上学等。 临床门诊最多见的问题,原因多并且复杂。 二、儿童情绪障碍 目前是第二大心理障碍,1999-2000年上海市某心理门诊中情绪障碍占14%,广州市某心理门诊中情绪障碍占21%。早期表现为心境不良、退缩、哭泣沮丧、遗尿、学习困难、生活邋遢、睡眠问题、易激惹为特征。个别发生在婴幼儿期、典型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恐怖症及强迫症等多为继发性衍生。 三、品行障碍和青少年违法 临床诊断的品行障碍患病率为2-6%,对立违拗障碍更高,多为男童。儿童习惯性偷窃、撒谎、攻击等品行问题总是与反社会相关联。部分品行障碍可以由注意缺陷障发展而来,并且注意缺陷障多合并对立违拗障碍、表现与年龄不符的顽固、敌意和挑衅行为。 四、不良习惯及行为偏异 发育行为儿科学将儿童期吸吮手指,啃咬指甲、夜间磨牙、拨毛癖、摩擦癖、撞头、屏气发作、遗尿、睡眠紊乱、异食癖、过度依赖母亲、电视电脑依赖等界定为不良习惯及行为偏异,多由发育落后、分离焦虑、虐待忽视、过度关注、过度干预等因素导致。核心问题与情绪有关,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 五、儿童虐待 指父母、监护人或者其他年长者对儿童实施以躯体暴力或性暴力,造成儿童躯体和心理的伤害甚至死亡,或对儿童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医疗教育的忽视现象。西方研究显示儿童躯体虐待为8-11%,性虐待为9-28%。儿童虐待在我国未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家庭发生虐待儿童现象具有隐匿性,被掩盖和漏报情况相当普遍,农村边远地区留守儿童尤其突出。 六、 孤独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英语选修一第三单元A卷.docx VIP
- 淡水鱼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pptx VIP
- 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监督抽查常见问题汇编(第2版).docx
- 美国微机保护装置SEL-351A使用手册_20001006.pdf VIP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舌体多特征识别与裂纹舌量化评估体系构建.docx
- 2025年广东省基层住院医师线上岗位培训(口腔学)《牙体牙髓病》专业课答案(5).docx
- 2025-2030中国红糖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docx
- 欧姆定律基础练习题.pdf VIP
- 2018年-2020年托业考试语法考点全汇总.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