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泌尿系统组成;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
排 泄 器 官 排 泄 物
───────────────────────
肾 脏 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肺 脏 co2、水、挥发性药物等
皮肤及汗腺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 化 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 ; 三、肾脏功能
(一)泌尿:
①排泄;
②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
①肾素;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
③前列腺素等。;第二节 肾的结构; 肾位于腹后壁、
脊柱两侧,长轴向外
下倾斜,呈“八”字型布置。左右肾高??不同,其上、下端和后方与椎骨、肋骨关系重要,前方与部分腹腔器官相毗邻。;肾的位置与形态;2.肾的形态;3.肾的构造;;;;(一)肾单位;1、肾单位结构; 肾单位
肾小球 分布在
肾小囊 皮质
分布在皮
质和髓质
;(1)肾小体;肾小体的结构;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网。
为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间的毛细血管网,属于有孔毛细血管。
由于入球动脉的压力较高,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从毛细血管壁滤出生成原尿,进入肾小囊。
平均一昼夜可生成180升原尿。;②肾小囊:
◆是近球小管的盲端膨大凹陷形成。分内外两层 ,内层紧贴毛细血管壁,外层与肾小管壁相连,两层之间的腔隙称囊腔,与肾小管管腔相通。
◆电镜下的结构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脏层:包在血管球外面,又称足细胞
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
裂孔 20—40nm
裂孔膜(裂孔上的一层薄膜)
毛细血管内皮有孔,孔径50—100nm
;
组成(三层):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
足细胞裂孔膜
;(2)肾小管;肾小管;①近曲小管 ;②髓袢降支和升支 ;③远曲小管 ;;;2、肾单位的种类 ● 皮质肾单位 占90% (髓袢较短)
● 髓质肾单位 占10%
(髓袢则较长);两种肾单位比较;(二)集合管与乳头管;;(三)肾小球旁器;;1、球旁细胞:;2、致密斑(化学感受器);3、球外系膜细胞;三、肾的血液循环及特点;; 2、肾血液循环特点
①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
流量大, 流量≈心输出量1/4~1/5;(利于原尿的形成)
②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③ 血流量相对稳定
;第三节 尿液及其形成过程;尿的生成分三个连续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肾小球滤液的过程。;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似。 ;1、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1)滤过膜的
结构组成;(2)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滤过屏障;2、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基础;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25+10)
=10mmHg
>0有滤液生成;3、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1)滤过膜的变化;(2)有效滤过压的变动;(3)肾血流量的变动;4、原尿是超滤液 ;滤过膜(滤过屏障)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
水 900 980 960 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