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1.前言:
水稻土是经长期淹水耕作,种植水稻,铁锰还原淋溶和氧化淀积交替进行,形成耕作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或有潜育层的土壤,他不同于旱地土壤,也不同于自然积水条件下的沼泽土壤等。不同的耕作制度和水分条件下形成的水稻土也不尽相同。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不同水稻土,及其特点和利用方法。
影响或控制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其中,地形虽然不直接影响土壤形成,但确是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泥巴山,我们重点可以观察温度和湿度变化等影响造成的土壤垂直分布现象。
2.目的:
荥经到汉源九襄,主要观察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并结合植被分布考察各地土壤类型极其特点;名山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农用地水稻土的特征,以及农用土壤中低产田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利用方法,并参观了其中一部分改良成功的土壤。通过本次实习,学会区分不同土壤,并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土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合理开发利用。
3.实习地点及时间:
2011年5月11日-12日,泥巴山实习;
2011年5月13日,名山实习。
4.指导老师:
王昌全老师,李冰老师,袁大刚老师,胡超老师
5.实习地点介绍:
5.1 泥巴山
泥巴山位于雅安市荥经县和汉源县两县之间的,主峰高3300米,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降雨适中,水草丰茂,属盆周山区。地貌主要是褶皱、断层作用形成的构造地貌。其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地形上高低相差悬殊,垂直变化大,因而具有山地气候特点。泥巴山北坡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植被生长茂盛,形成土壤以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为主;而南坡气候比较干燥,干湿交替明显,植被生长较差,物质坡面移动强烈,土壤中的砾石多,形成土壤以暗棕壤、黄壤、红壤为主。
5.2 名山
名山县地处川西平原边缘,隶属雅安市,东与蒲江为界,西与雨城区相连,南临丹棱、洪雅,北与邛崃接壤。名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台状丘陵、浅丘坪岗为主,海拔在546-1456m之间。全县土壤类型多样,依据土壤分类系统,全县土壤可分为5个土类,9个亚类,18个土属,47个土种,139个变种,土壤肥力较高。全县约48.5亩适于种茶,蒙山茶也远销国内外,茶顶山也是世界茶文化保护区,也是我国两个茶叶原产地之一。
6. 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分为2个部分:观察泥巴山的垂直地带性土壤分布和观察名山水稻土。具体过程如下。
6.1 泥巴山实习
6.1.1 荥经河(荥经县县城边)
荥经县县城边位于东经102°48,北纬29°14,海拔为792.8米。由于荥经河流经此地,形成明显的阶地地形,在荥经河转弯处的山坡上可以观察到荥经河该段流域的全貌,该段流域由河岸向外延伸分别形成了河漫滩、超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地形。河漫滩土地受到河水冲击形成了新积土或冲积土,受到洪水冲积物的覆盖,表土层有明显的近期薄层沉积层,生物积累作用弱,有机质表层集聚量少,利用价值不高,应当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超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土壤大多为潮土,成土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洪积物及少量的冲积物。其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高,水热资源丰富,适应性广,是中国主要的旱作土壤类型。
6.1.2 民建乡竹阳村
地理位置:东经102°43,北纬29°50,海拔:914.8米。
此处我们主要观察黄壤。黄壤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黄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漂洗黄壤亚类为具侧向漂洗层的黄壤,A-E-B-C构型;黄壤性土亚类为具A-(B)-C构型的弱发育土壤。
黄壤多形成于温度较高,雨水充沛,相对湿度大(80%以上)的低山,丘陵和高原区,气候多表现为云雾多、日照少、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湿季不明显。由于水热条件都较为优越,土壤风化程度较深,其淋溶作用强,盐基饱和度低,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土体较厚,质地多为中壤土至重壤土。黄壤形成的气候条件下,植被多为高大乔木,土壤微生物活力较强,有机质积累在表层,所以表层颜色较深,但向下锐减,颜色趋于一致。黄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高,故全氮含量也高,氮、磷、钾含量较为丰富。但黄壤的供肥能力不强,其中氮的矿化率低,磷多以无机磷为主,无机磷又以闭蓄态的铁磷为主,有效性低,耕种黄壤更是普遍缺钾。
黄壤的利用以多种经营为宜。分布于中山山脊和分水岭地区的表潜黄壤和灰化黄壤,因处于海拔高、坡度陡、土层薄的地段,种植农作物或经济林木均不适宜;在其所在的原始林地宜以护林和采集、培育药用植物为主。对分布于高原丘陵地区的黄壤,尤其是老红色风化壳或砂页岩发育的黄壤,如所处地形坡度较小、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的则可发展农业和农、 林综合利用。丘陵下部缓坡和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