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厥阴病篇七版.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厥阴病篇七版.ppt

分析: 视表里先后缓急原则施治 与91条比较相近,前者未误治,91条误治而来,故来路不同,辨证同施则一。 原文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原文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原文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原文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原文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原文36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原文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提要:上述7条原文述虚寒下利转归,应与厥阴预后原则联系。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原文327: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原文329: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提要:正复可愈 原文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原文344: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原文345: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原文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原文348: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原文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提要:正衰危重证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 原文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提要:寒厥、热厥、厥热往来的概念 分析: 先厥—先见四肢厥冷,厥利并见—阴寒胜所致为寒厥 发热—先见身热,热厥并见,但无下利—阳复寒退为热厥 先见厥利后发热厥但无下利,如此交替出现—厥热往来。简言之,寒厥与热厥交替出现为厥热往来。 讨论: 为什么厥阴病会有寒厥、热厥、厥热往来的特点? 从生理上,肝为厥阴之脏,又是风木之脏,内寄相火,肝主疏泄 从病理上,厥阴阴寒与相火相争及厥阴阴尽阳生 厥热往来与少阳寒热往来有什么不同? 厥阴病属阴证,病机以寒热错杂证,少阳病属阳证,病机以虚实相因以里实热证为主。可见两者虽互为表里,但病性完全不同。 从病理而言:两者都是正邪相争的病理反映,此为其同之处。引起正邪相争的原因,前者为正气恢复时出现,而少阳病是正气不支的情况下处现。 (续上页)正邪相争,若正不胜邪,厥阴病将出现亡阳或除中证,少阳病则转属少阴、太阴成为脾肾两虚证。这是两者同中有异之点。正邪胜负的关键在于胃气强弱而定,这又是两者异中有同点。 临床意义:因厥热往来是阴阳胜复,正邪相争的反映,为此通过厥、热、利三症的内在联系,可以推论正邪斗争,阴阳消长,指导辨证论治及疾病的预后,参考336、342条原文。 原文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原文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原文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原文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提要:上述四条原文以厥与热多少推论正邪消长。 分析: 336 厥五日 热五日 相等 病愈 342 厥四日 热三日 厥热 病进(阳退) 341 厥三日 334 热四日 热厥 病退(阳气来复) 病退 一是阳气来复-病愈“其病当愈”(以341条为据) 一是阳复太过 热迫津出-汗出 热灼咽-咽中痛 热灼肠络-便脓血 原文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得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提要:辨疑似除中证及阳复太过变证 分析: 除中证:厥阴病正衰邪盛进一步发展到胃气败绝,以手足厥冷下利,腹中冷反能食为临床特征的古病名。 厥九 热六 厥热 本应不能食, 现反能食, 以索饼试探法 不发热-胃气存 暴热-胃气亡 结合四诊辨证 厥热相等-愈于明天夜半 仍不愈-又要辩证-后三天脉数热仍不止 阳复太过-痈脓 “热气有余”也 原文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提要:论除中病因及特征 分析: 脉迟—胃气虚寒 误用苦寒 脉迟无根 腹中冷 反能食 仍需四诊 乃可辨 —胃气将竭 讨论: 原文332:“九”、“六”之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