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茶树病害4学时第一节.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茶树病害4学时第一节.ppt

* ((2)湿度: 环境条件对本病的侵染过程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湿度。游动孢子的形成,游动和萌发都是在雨季进行。侵染后8个月开始形成孢子囊和下一代的游动孢子。在干旱时,孢子囊数量明显减少。因此在降雨频繁,雨量充沛的季节,本病的扩展蔓延最快;树冠密集,过度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本病的发生。 1)树势: 由于病原藻是一种寄生性很弱不禁的寄生植物,通常只能为害生长衰弱的茶树。因此,土壤瘠薄、缺肥、干旱、水涝、管理不良的茶园,发病较重。 * (1)农业防治: 由于病原藻的寄生性很弱,因此防治重点是增强树势、清沟排水、勤除杂草、力求通风透光、加强肥培管理、改良土址环境,都可以减轻发病。氮素和钾素一般可减轻发病,磷素则无明显效应。病虫为害严重的茶园一般易于发病。土壤PH值偏高往往是此病发生严重的一个诱因,因此在发病严重的茶园应测定土壤PH并进行土壤改良。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时间以抓住发生高峰期以前进行防治至关重要。在化学农药中,75%百菌清wp600X,40%乙磷铝wp400X和40%多菌灵wp800—1000X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必须指出,化学防治也只能杀死部分病原藻,当气候条件适宜时,又会迅速繁殖和蔓延。 (3)品种: 品种间抗性存在着差异,浅叶品种比暗叶品种感病。 * * * * 茶云纹叶枯病菌有性时期为Guignardia camelliae (Cooke) Butler。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科,黑腐菌属。无性时期为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 Massee。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炭疽菌属。 病斑上的黑色小粒点主要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散生在寄主表皮下,成熟时表皮破裂,涌出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圆形,直径为187-290um,底部薄而平,形成子座,内有分生孢子梗和刚毛。分生孢子梗短线状,不分支,无色,大小9-19μm×3-3.5μm,顶生一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圆筒形,两端圆或一端稍细,直或稍弯,单胞,平滑,无色,内有1-2个油球,大小为10-21μm×3-6μm。萌芽时大多在中间生1分隔,变为双胞。(厚垣孢子生在菌丝顶端,球形至卵形,外膜淡褐色,有2-3个油球)刚毛针状,基部粗,向顶端渐细,暗褐色,有1-3个分隔,大小为40-70μm×3-5μm。 有性世代少见,有时也能产生子囊壳。子囊壳散生在病斑的两面,半埋生在寄主组织内,黑色,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60-200μm,壁膜质,孔口圆0形,直径7-18μm,子囊棍棒形至卵形,顶端圆,基部有小柄,大小40-66.5μm×9-18μm,内有8个子囊孢子,排列成2行,子囊孢子纺锤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0-18μm×3-6μm。 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7-29℃,最高温度为37.5℃。本菌对低温和高温的抵抗力很强,在-2-4℃低温下30-60天仍可存活,致死高温为50℃,10分钟。 * 越冬越夏:茶云纹叶枯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树上病组织或土表落叶中越冬,成为翌春的初次侵染源。此外,病菌也可在土层5cm处的落叶中越冬,但病菌在土内落叶中的越冬后存活力决定于病叶的腐烂程度。在自然条件下,有性世代较少出现,仅在初夏以及秋季多雨的潮湿条件下在“回枯”的枝梢上出现较多,因此病菌在侵染循环中以无性世代起主要作用。由此病菌对低温抵抗力强,因此在冬季没有明显冰冻的我国南方,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 (2)传播和侵入:病菌越冬后,翌年春季,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由于分生孢子产生于粘质的分生孢子盘中,主要依靠雨水传播。根据田间孢子捕捉的结果,孢子捕捉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病菌借雨水和露滴在茶树上由上往下传播。孢子不能单凭风力传播,风雨结合才能促进病害的蔓延。当分生孢子溅落在茶树叶片或其它组织上时,遇水滴萌芽后长出芽管,并形成附着器,凭借机械压力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通过伤口侵入,并在细胞间蔓延扩展,形成新病斑。 (3)潜育期:茶云纹叶枯病病原菌以侵染开始到出现病斑的潜育期为5-18天,其长短决定于气温的高低;气温高潜育期短,气温低或昼夜温差大则潜育期长。 * (1)气候:茶云纹叶枯病是一种高湿高湿型病害,因为高温可以促进病菌的生长繁殖,潜育期也较短;高湿多雨有利于孢子的产生、萌芽、附着胞的形成以及病害的传播,但在高温干旱时病害发展很慢。因此,在适温范围内,降雨和高温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当旬平均气温≥28℃,降雨量40mm,平均相对湿度过80%,在有一定菌源数量和感病的寄主植物时,病害往往流行。上述条件可用作茶云纹叶枯流行预测的指标。 (2)土壤: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贫瘠,土层较浅的茶园,由于对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不利,故发病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