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乌 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春 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却把忧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思考:这首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诗的前四句重在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泣血之作。 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试概述文章的主题思想。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人称为“诗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黑云:比喻敌军。 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角:号角。 2.燕脂:即“胭脂”。 译: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临:动词,抵达。 2.声不起:指鼓声低沉。 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黄金台: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 2.玉龙:宝剑的代称。 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1.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明确:《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2.归纳主旨。 明确: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①铁未销,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铜雀⑤春深锁二乔⑥。 【注释】   ①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②将:拿起。   ③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④周郎:吴军统帅周瑜。   ⑤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⑥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作者简介: 诗 歌 赏 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 诗 歌 赏 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感慨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