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免疫规划基础知识和规范化接种.ppt
减毒活疫苗 从野生株或致病的病毒或细菌衍生而来 野生病毒或细菌在实验室经反复传代被减毒后,人体接种较小剂量即可在体内复制,并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如果疫苗病毒的复制(生长)失控,减毒活疫苗在免疫缺陷患者(如白血病、某些药物治疗、HIV感染)可以引起严重或致命的反应 引起的免疫反应实际上与自然感染产生相同,可以激活细胞免疫反应,产生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 灭活疫苗 采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细菌或病毒灭活后研制 在灭活过程中保留病原微生物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完整性,裂解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进一步纯化,仅仅包含疫苗所需的成分制成 灭活疫苗不能在体内复制,所产生的主要是体液免疫反应,仅能产生记忆B淋巴细胞,不能产生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 需要多次接种,并需定期加强接种以提高或增强抗体滴度 * 考虑疾病负担、历史背景、四苗防6病,到14苗防15种疾病;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免疫原性、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剂次、间隔时间、接种后反应、免疫效果和持久性,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反应性,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完善程度、母传抗体消失时间等因素。行政手段和技术措施,包括生产供应能力,实施地区的交通状况、后勤保障、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及接种后的成本效益等 * * PPD中断供应期间, 3月龄~1岁儿童无家族结核史,本人身体健康者免做PPD皮试直接补种卡介苗,其他需进行PPD试验儿童,需推迟试验和补种。--2012年《关于调整卡介苗接种效果监测和补种工作的通知》 * 由于HIV-1感染儿童接种BCG后发生播散性结核病的风险升高,不再推荐HIV-1感染儿童接种卡介苗,尽管在出生后短时间内难以确定是否感染HIV-1.对于无法诊断的HIV-1感染婴儿早期,不管是否接触了HIV-1病毒,应在出生后接种卡介苗。 。 序贯免疫策略,同一疫苗在不同剂型间的交替使用称为序贯免疫程序,美国最早使用;IPV与OPV(减少VAPP发生); wP疫苗和aP疫苗 ; JEV-I与JEV-L 等 * 知情同意书保存至超过有效期两年备查 * * * * * * 2.疫苗使用要求 ①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 ②严格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③不得使用冻结过的白百破、乙肝、白破等含吸附剂的疫苗 ④在室温下储存的稀释液,应先置于2~8℃,4小时后再使用,以避免疫苗效价受损 3.确认使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后,进行接种操作。 4.接种后,接种人员在接种证上签名或盖章 预防接种实施——接种 电脑上点击确认接种 * 留观 要求受种者接种后在留观区观察30分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宣传预约 向受种者或监护人交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办法,并预约下次接种的疫苗品种和时间。 * 预防接种实施 预防接种实施 —接种后工作 * 处理剩余疫苗 清理接种器材 统计随访报告 接种场所消毒 废弃开启未用完的疫苗; 冷藏容器内冰未融化未开启疫苗做好标记,在冰箱内保存,下次接种先用。 清理、清洗、消毒;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规定处置并作相关记录。 核对接种信息,通知未种儿童,统计报表;随访接种对象,了解接种后情况。 做好室内清洁,用消毒液或紫外线灯进行规范消毒,同时做好消毒记录。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环境清洁,无尘埃飞扬。接种前,接种室、接种工作台应消毒 工作人员应整齐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和口罩,双手洗净,不留指甲,不戴戒指 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喂服疫苗使用的小口杯、药匙必须“一人一杯一匙消毒”,其他器械必须是经过严格消毒的无菌物品,操作中注意防止污染 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 无菌物品的使用(1) 1.无菌持物钳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液(0.1%新洁尔灭加0.5%亚硝酸钠)的大容器内。容器规格:高度应在持物钳关节轴上5cm,如果是镊子,高度应在镊子的3/5左右。消毒液的液面需浸到后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持物钳。 2.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取出时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持物钳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消毒液中。如果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转移至近处使用。 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 无菌物品的使用(2) 3.打开无菌容器时,必须把盖子的无菌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接触容器的内面,用毕立即将容器盖严。 4.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碰容器的边缘。 5.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的边缘或内面。 6.无菌持物钳及无菌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二次,并更换消毒溶液,无消毒液的容器应每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