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任我行十四.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教学任我行十四

作文教學任我行(十四) 問渠哪得清如許?--設問 臺北市文昌國小教師 王瓊璜   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趙襄王焯不重用廉頗,廉頗遂奔魏之大梁,但在大梁甚久,魏也不信任重用他。恰巧此時趙屢屢為秦所困。趙王想再重用廉頗以抗秦,而廉頗也極企盼能復用於趙。於是趙王遣使者去觀察年歲已老的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也以「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來顯示自己的老當益壯,豪氣干雲。沒想到廉頗之仇人郭開卻賄賂使者令毀之,於是乎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矢即屎,意謂廉頗屎尿失禁)」趙王以廉頗已年老力衰,遂不召回。宋朝的愛國詩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的結尾中,即引用這個典故,寫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以廉頗自況,謂自己雖然老了,卻仍心繫家國,念念不忘為國效力,收復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敵,權奸當道,誰還會關心我、任用我呢?這一問,使詩人那種抑鬱悲憤、激昂排宕的情緒,變為力重千鈞的嚴重質問了。   清朝初年,金聖歎因反對貪官污吏而哭廟,被判死罪,相傳臨刑前作了一首詩:「御鼓丁冬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受冤絕命之際,沒有憤懣,沒有怒罵,也沒有慷慨激昂的陳辭,只以輕輕的幽默,說出淡淡的哀愁,末兩句的設問,尤令人一唱三歎,低迴不已。據梁容若先生的考證,這首黃泉詩,五代江為作過,明朝孫蕡也作過,三首詩只前三句文字有小異,末句都一樣,史載明太祖為了要營建及鞏固強有力的獨裁體制,於是在建朝十餘年後,大肆的剷除異己,進行一連串的政治改革,先後有「胡惟庸獄」及「藍玉之獄」,被誅者達五萬餘人。孫蕡即因藍玉的案子,株連被殺,臨刑前寫了這首黃泉詩。後來這首詩輾轉傳入明太祖耳中,明太祖問:「有此好詩而不奏,何也?」還因此殺了監刑官。試想,一首詩能令雄猜狠鷙、殺人不眨眼的明太祖也受了感動,而且為此誅了監刑官,這樣的一首詩力量有多大?一般的讀者又如何能不深受感動,久久難以釋懷呢?而整首詩的畫龍點睛處,正在於末句的設問。   「落日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李清照?永遇樂》)初春的傍晚,落日餘暉,如鎔金一般的火紅、璀璨;爛漫的雲霞,四圍聚攏,像玉璧漸漸聚合起來。景物是這般的迷人,但是,「人在何處?」李清照這一問,把自己的淒楚之情、無依之感,表現得何等深沈!因為這個「人」,既不是曾經和李清照一道飄零的那些「流人」,也不是她死去的丈夫趙明誠,而是作者自指。李清照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境淒涼,一生多舛。從往日裡的「位下名高人比數」,到今天的「飄零遂與流人伍」;從「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論文」的生活,到「吹簫人去樓空」的日子;從「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的旖旎歲月,到「永夜懨懨歡意少」的淒涼夜晚,前後光景懸殊,落差之大,真是恍如隔世,令人不勝噓唏。所以,「人在何處?」恐怕只有宋朝詩人陳與義的「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差可比擬其沈重吧!也正是通過這一設問,作者無所適從、無限悲涼的心情就愈發深沈了。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相傳朱慶餘是藉此詩請當時籍籍有名的詩人張籍代為吹噓揄揚以求登科;但若就詩論詩,這乃是一首描寫新婚夫婦閨房樂趣的詩歌,尤其末兩句描寫新嫁娘含羞帶怯而又深情無限的神態,確實入木三分,令人歎賞。全詩婉約微妙,借一句設問,款款的傳達了出來。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講話行文時,若能適度的加入設問,不但能留給對方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在文章中激起波瀾,使語勢起伏不平,跌宕有力。但,何謂設問呢?內心確有疑問,必須對方回答的問句,並非設問,而是屬於普通問句;設問,顧名思義,乃是刻意設計的「明知故問」,是「無疑」而故作有疑的問,是內心早有定見的問。一般而言,設問可分為提問、懸問與激問三類,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提問:作者先假設問題,激發讀者的疑惑,然後再說出答案者謂之。人一般都具有強烈的探求慾望,對於奇異現象、疑難問題、新鮮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說話或寫文章時,有些重要的內容或問題,不直接告訴讀者或聽者,而是先提出問題,使其注意力集中起來,思維活絡起來,如此,思想就自覺或不自覺的匯入思考問題的激流當中,一旦謎底揭開,疑團頓消,讀者聽者心裡自然產生滿足的愉悅。例如: 當死神來叩你的門時,你將以什麼貢獻他呢? 呵!我要在我客人面前,擺上我的滿斟的生命之杯—我絕不讓他空手回去。 我一切的秋日和夏夜的豐美的收穫,我匆促的生命中的一切獲得和收藏,在我臨終,死神來叩我的門的時候,我都要擺在他的面前。(泰戈爾〈吉檀迦利〉) 首段仿他人之口設問,第二、三段自己作答:在死神面前,詩人要「擺上我的滿斟的生命之杯」,要獻上「我一切的秋日和夏夜的豐美的收穫」,以及「我匆促的生命中的一切獲得和收藏」。詩人巧借設問,道出自己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