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经验和弊端.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和弊端 摘要:以汉字为基础的汉民族的教育,绵延数千年,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现代语文教育是在古代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兴起的,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仍需要不断改善,通过了解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会发现古代语文教学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现代语文教育中给我们的启发颇多。 关键词:古代语文教育;经验和弊端;教学 中国语文教育历史悠长,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远古时期,祭祀和占卜是萌芽状态的教育形式,当时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要教育门类,也是当时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汉代崇尚儒术,“把语文教学看成是经学的附庸,重视识字写字,重视教师讲解,重视记诵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开启了我国语文教育文选型教材的先河;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代,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歌独占鳌头;宋元时期,语文教育思想也随着“理学”(“新”儒学)产生和发展进行了一些演变; 明清时代,语文教育从思想到形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借鉴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和了解其弊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语文服务。 一、教材的使用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使用的教材包括识字教材、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识字教材有集中识字教材,如《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 集中识字完成后,儿童们就可以阅读了。阅读阶段的权威教材是“四书”、“五经”,但内容艰深的“四书”、“五经”既不适于巩固识字,也不适于初步的阅读。因此,古人尝试用韵语知识读物作为集中识字和阅读经史之间的过渡教材。当学生正式进入到阅读阶段,使用的阅读教材有两类,即经书类和古文选类。至于写作方面的教材,有为写诗而编的属对教材,如《对类》、《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也有为应试而编的八股文教材,如《钦定四书文》。从这些不难看出,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庞杂而且丰富,古代的集中识字教材大多是韵语类读物,这类教材便于记诵,并且内容包含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和儿童修身方面的诫语。相对于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使用的成套的语文教材,大量的白话文,只有少量便于记诵的古代诗歌而言,古代语文教育使用的教材因其本身的特点,不仅让学生可以在一两年时间内识记两千多个常用汉字,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很多文化知识,明白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二、识字与写字教学 在古代,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先集中识字然后再进行写字训练。集中识字主要在蒙学初期阶段进行。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仓颉篇》、《急救篇》以及后来的“三、百、千”等。识字的方法是让学生背诵上述识字教材,识记其文字。识字教材的特点是句子简短,合辙押韵,便于记诵。因此,学生很快就能将其背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就记住教材中的文字了,这种教法基本上能保证学生在一年内认识两千多个常用汉字。识字教学之后就开始写字训练,写字训练先从仿帖开始,然后抄写蒙学读物。随着集中识字数量的增多,抄写的内容也从少到多。通过抄写,学生既记住了文字的间架结构,又锻炼了他们的书写能力。这种先集中识字,后练习写字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识、会写常用字。先集中识字,记住常用生字后再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也就不会碰到太多的生僻字,这样就会提高阅读速度,进而扩大知识和信息的摄入量,随后进行写字训练,既可以让学生练习书法,也可以进一步进行识字,和文本的品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 三、阅读教学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②”。叶圣陶先生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③”。我们应把语感培养作为“最紧要的内容”来训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理解文意并熟读成诵,要达到理解这个目标,必须有老师的讲解、引导。古代语文教育在汉代因为崇尚儒学,特别重视教师讲解,重视记诵。清代唐彪曾提出:“随读随讲,则能明晰其理,久久胸中自能有所开悟。若读而不讲,不明其理,虽所读者盈简,亦与不读者无异矣。④”讲解时古人重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要求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由易向难、由浅入深地达到理解。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古代语文教育中诵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是朗读,然后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古人虽然未提出“语感”一词,但古代语文教育在实践中却非常看重语感的作用。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也重视讲解,教师也讲究诱导教学,只不过一堂课四十五分钟不可能完成太多,面面俱到的讲解,最后只能演变成各知识点的蜻蜓点水,讲授重点在于分析文章的层次、主旨、写作特点等,诱导变为教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诵读更加成为一种形式。古代语文教育则是强调朗读,朗读不仅要求学生顺畅地把课文读出来,而且要求读出文章的情感和韵味。为此,学生需要对文章一遍一遍地品读,潜心思索,细加揣摩。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