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的文学思想解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书艺文志的文学思想解析.doc

汉书艺文志的文学思想解析 《汉志?艺文志》是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节其要而成,而《七略》 又是在《别录》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别录》是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开 始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整理群书的产物。这次整理群书,集中了当时 有代表性的一大批学者。《别录》《七略》是这次校书的理论总结,是集体智慧 的产物,它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当时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基木看法。所以《汉志?艺 文志》的文学思想,实际是西汉后期代表性的文学思想。 《汉志?艺文志》体现的文学思想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诗赋不同于经学,也与学术文章有别。从内容上讲,它是贤人失志、 离谗忧国的情志抒发;从体制上说,则以有韵为其特点。 《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 数术略、方技略,每略乂分若干小类。“六艺”本来是先秦贵族教育的六门课, 孔子讲的“六艺”既是六门课,也是六种书。《六艺略》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 说的基础理论。《诸子略》从学术源渊和思想体系上来分,是对《庄子?天下篇》 以來前人研究诸子百家的总结。《诗赋略》以文体来分类。《兵书略》、《数术 略》、《方技略》则是以内容和作用来分类的。 阮孝绪《七录序》云:“《七略》诗赋不从六艺诗部,盖由其书既 多,所以别为一略。”章学诚亦本是说,他在《校讎通义?汉志诗赋第十五》中 说:“诗赋本《诗经》支系。”现代学者多从其说。如余嘉锡先生《古书通例》 就说:“以《七略》中史部附《春秋》之例推之,则诗赋本当附入六艺诗家,故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其所以自为一略者,以其篇卷过多,嫌于末大于本,故 不得已而析出。”但“六艺略”中的诗类,都是有关齐、鲁、韩、毛四家诗的; 四家说《诗》,主要立足点是“王者之教化”,“把《三百篇》作了政治课本” (闻一多《匡斋尺牍》Z六)。如果把“诗赋略”并入“诗类”,不仅篇数多寡 悬殊,有喧宾夺主之感,更严重的是内容抨格难入。所以,“诗赋略”独立一项, 这是基于对“诗赋”独立特点认识,它实际上反映了西汉人的文学观念:文学既 独立于经学,也与其它学术性应用性的文章有别。 “六艺”典籍的来源是官书旧典和贵族教育,这些书作者无定,一般只能有 整理者。“诸子”则是私家著作。“六艺”谈一般原理,“诸子”谈一家之言, 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战国后期,荀子、屈原等离谗忧国,吐为哀怨之词。“其 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阖衍之词”(《汉 书?艺文志》总序),与六艺诸子的区别更为明显,文学类创作与学术类著作遂 判然二别。这种分别的是从性质上着眼的,不是从形式上入手的。清人刘天惠《海 学堂初集》卷七《文笔考》说: 汉尚辞赋,所称能文,必工于赋颂者也。《艺文志》先六经,次诸子,次诗 赋,次兵书,次数术,次方技。六经谓Z六艺,兵书、数术、方技亦子也。班氏 序诸子曰:“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旨,虽有蔽短,合其要归, 亦六经支与流裔。”据此,则西京以经与子为艺,诗赋为文矣。 刘师培《论文杂记》也对此有说明:“古人不立文名,偶有撰著,皆出入六 经诸子Z屮,非六经诸子而外,别有古文一体也。……若诗赋诸体,则为古人有 韵之文,源于古代之文言,故列于六艺九流之外,亦足证占人有韵之文,另为一 体,不与他体相杂矣。”郭绍虞指出:“以前分诗文二类,是形式上韵散的分别, 到刘歆、班固分出《诗赋略》一类,与《六艺略》《诸子略》并列,那就对于文 学的性质,已经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了。” [1]郭先生还举了《汉书》中以文章之 义称“文”,以博学之义称“学”的例证。 还要说明的是,西汉时“赋”所包含的作品种类,要比后世的赋包含的种类 多。像《汉书?韦贤传》所录韦孟的《讽谏诗》、《在邹诗》、韦玄成的《自劾 诗》、《戒子孙诗》等,在《汉志》中应当归于哪一类?这些诗在体制上同《诗 经》完全一样,但却不是说《诗》的,自然不能归入“六艺略”的“诗”类;而 一般人可能首先想到“歌诗”类,但这些诗显然是不入乐的,归入“歌诗”类, 不合体例。我认为,刘班是把它们归入赋类的,因为它们虽然不能歌,但可以诵。 《汉志》是将“诵诗”隶于赋类的。再比如,汉代有数量相当多的“颂”,著名 者有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有班固的《窦将军北征颂》,马 融的《广成颂》、《东巡颂》、《南巡颂》等,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典型的赋体。 而东方朔的《旱颂》、王褒的《碧鸡颂》则是调侃性质的俗赋。其他像赞(如司 马相如的《荆轲赞》、刘向的《列女传赞》)、铭(如东方朔的《宝瓮铭》、刘 向的《熏炉铭》、崔驷的《扇铭》、班固的《封燕然山铭》及众多的镜铭)、箴 (如扬雄的《十二州箴》《上林苑令箴》《酒箴》、崔煖《东观箴》《灌堤谒者 箴》、崔琦《外戚箴》)等,都是归入赋类的。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辨诗》 曰:“其他有韵之文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