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之所病 病病多 医之所病 病方少 (汉)淳于意 绪言 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方剂、《方剂学》的含义。 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方:有规定、规矩 之意。 “以规成园,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剂: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方剂学的定义 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 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基础课过渡到临床课的“桥梁”学科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 总 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成书于战国晚期。 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及分类的经典医著。 《伤寒杂病论》作者:东汉 张仲景 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 作者:东晋 葛洪 收集价廉、易得,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 《刘涓子鬼遗方》 现存最早的外科专科方书 隋 唐 时 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作者:孙思邈 唐朝 载方7500余,集唐之前方剂之大成 《外台秘要》 作者:王焘 唐朝 载方6800余,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方 宋(金)元时期 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 《小儿药证直诀》 作者:钱乙 宋朝 提出了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看法 后世医家指出“其方截而良,其用功而速,深达其要。” 《伤寒明理论》 作者: 成无己 金朝 第一部剖析方剂论理的专著 (首次运用君臣佐使理论分析组方结构原理) 明 清 时 期 由博返约的规范,整理 《普济方》 明朝 朱橚 我国历史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载方61739 首。 《医方考》 明朝 吴昆 第一部剖析方剂的理论专著。 《医方集解》 清朝 汪昂 按方剂功效分类、实用性强;便于记诵方剂。(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 近 、 现 代 时 期 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中医方剂大辞典》 作者:彭怀仁 填补了缺少大型方书的空白。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治法 :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治法具有多层次、多体系的特点 。 多层次:治疗大法——如“八法” 具体治法——如“功用” 多体系:脏腑辩证体系 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 1.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 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 第三节 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将其概括为八法。 《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汗法 涵义: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作用:汗法不仅能发汗,凡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使气血通畅,营卫调和,皆是汗法的作用。 适应症: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症者。 分类:由于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法有辛温、辛凉、补阳、滋阴之别。 吐 法 涵义: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咽喉痰涎壅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