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性质:由 和 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 改革运动 2、经济:推动了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3、政治:迁都 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 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政权的 过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4、民族关系:缓和了 矛盾,巩固了 统治,促进了 ,为结束长期 局面,重新走向 奠定了基础。 * * 长城—— 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 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 形态共存的开始。”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魏书·序记》 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的背景 第2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改革的内容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改革的影响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1课)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第2课)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第3课) 北周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 汉 隋 朝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南朝(420-589) 北朝(439-581) 西魏 386-534 581 25-220 266-316 北魏前期统治者简介 姓名 建国,汉化改革(实行编户、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重用汉族儒生) 政绩 谥号 庙号 北魏前期统治者简介 拓拔珪 姓名 建国,汉化改革(实行编户、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重用汉族儒生) 政绩 道武皇帝 北魏太祖 谥号 庙号 北魏前期统治者简介 拓拔珪 姓名 建国,迁都平城,汉化改革(实行编户、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 政绩 道武皇帝 北魏太祖 谥号 庙号 北魏前期统治者简介 拓拔珪 姓名 统一黄河流域 建国,迁都平城,汉化改革(实行编户、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 政绩 道武皇帝 北魏太祖 谥号 庙号 北魏前期统治者简介 拓跋宏 拓跋弘 拓跋浚 拓跋焘 拓拔珪 姓名 实行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 禅让,支持孝文帝改革 (略) 统一黄河流域 建国,迁都平城,汉化改革(实行编户、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 政绩 孝文皇帝 北魏高祖 献文皇帝 北魏显祖 文成皇帝 北魏高宗 太武皇帝 北魏世祖 道武皇帝 北魏太祖 谥号 庙号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必然性和可能性)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融合趋势; 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③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必然性 可能性 ①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 ②推崇汉族文化的冯太后掌权; ③孝文帝受过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 作用 具体内容 目的/原因 措施 俸禄制 租调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三长制 均田制 俸禄制 作用 具体内容 目的/原因 措施 吏治黑暗 贪污成风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同时惩治贪污 吏治有所好转 租调制 三长制 均田制 俸禄制 作用 具体内容 目的/原因 措施 吏治黑暗 贪污成风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同时惩治贪污 吏治有所好转 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 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前 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均田制 改革内容: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均田制实质 封建土地国有制 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豪强地主有没有受损? 魏書壹壹拾食貨志略云:太和九年(485)下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