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生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的形成 纤维蛋白的生成  凝血因子特征  ①除因子Ⅳ(Ca2 +)外,都是蛋白质  ②大多由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需维生素K参与       (缺乏维生素K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  ③因子Ⅱ、Ⅶ、Ⅸ、Ⅹ、Ⅺ、Ⅻ、ⅩⅢ起酶促作用, 因子Ⅲ、Ⅳ、Ⅴ、Ⅷ是辅因子 因子Ⅰ是纤维蛋白 (甲、乙、丙血友病75%、20%、5%)  ④大多以酶原形式存在,按一定顺序先后被激活 ⑤因子VII以活性形式存在,但须有因子III存在才起作用; 抗凝和促凝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 ① 抗凝血酶Ⅲ ② 肝素 抗凝血酶Ⅲ 来源:肝脏合成 作用: 使Ⅱa、Ⅶ、Ⅸa、Ⅹa、Ⅻa失活 肝素 来源: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释放 作用: ① 增强抗凝血酶Ⅲ与Ⅱa的亲和力 ② 促进内皮细胞产生外源性凝血抑制物 体内作用强? 抗凝意义: 1 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 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 2 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 损伤局部 体外抗凝 加除钙剂:  柠檬酸钠→与Ca2+形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血Ca2+↓  草酸铵或草酸钾→与Ca2+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草酸钙→血Ca2+↓ 加速血凝 (1)局部适宜加温:  以加速凝血酶促反应,加速凝血。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利用粗糙面激活因子Ⅻ和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加速凝血。 三、纤维蛋白溶解 概念: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降解液化的过程 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过程: 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抑制物 + _ +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内源性激活系统 外源性激活系统 (依赖Ⅻ因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平衡 凝血系统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抗纤溶系统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糖类功能: ① 免疫标志 ② 传递信息 凝集反应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3. ABO血型的抗体 天然抗体----IgM 免疫性抗体----IgG 新生儿溶血? 4. ABO血型的遗传 三个等位基因 A、B、O 九个基因型 四个表型 亲子鉴定? 5.ABO血型鉴定 正向定型 反向定型 成分输血? 99% D抗原-IgG * * * 二、红细胞生理 (一)数量和形态: 男 5×1012个/L 女 4.2×1012个/L 2 功能 ① 运输O2、CO2 ② 缓冲pH 血红蛋白(hemoglobin) 成年男性 120-160g/L 成年女性 110-150g/L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1)红细胞的变形性   表面积/体积比值 (2)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 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0-20mm/h 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1.生成 (1)生成部位 红细胞生成部位在胚胎时期为肝、脾和骨髓,胎儿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再障 (2)生成原料 血红蛋白 蛋白质和铁(Fe2+) 是重要的造血原料 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Hb)不足, 红细胞体积变小, 呈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成熟因子: 叶酸:DNA合成 维生素B12:钴胺素,促进叶酸作用 内因子:Vit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VitB12免被消化酶破坏促进VitB12在回肠吸收 缺乏 ↓ VitB12吸收↓ ↓ RBC的DNA合成障碍 ↓ 巨幼RBC贫血(恶性贫血) (四)生成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脏产生,可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 雄性激素: ① 直接刺激骨髓,促进RBC生成 ② 促进肾脏产生EPO 一、红细胞生理 1 数量: 男 5×1012个/L 女 4.2×1012个/L 2 功能 ① 运输O2、CO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