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泻下剂.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篇 第 二 章 泻 下 剂 二、适应范围及分类: 适应范围:里实证。 分 类: 寒下——里热实证(热结)——大承气汤 温下——里寒实证(寒结)——温脾汤 润下——津亏燥结(燥结)——麻子仁丸 逐水——积水、水肿(水结)——十枣汤 攻补兼施——邪实正虚——黄龙汤 1、应用原则:表邪已解,里实已成。 2、有兼挟证者,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积滞→气滞→血瘀 3、泻下剂中除了润下剂较为缓和外,其他的均属于峻烈之品,易耗伤人体的正气,故孕妇、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之人、病后伤津及亡血者,均应慎用——如需应用,应考虑攻补兼施。 4、泻下剂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同时服药后应调节饮食,忌油腻和不消化得食物。 5、苦寒泻下剂(寒下)大多损耗胃阴,又可伤正气而产生不良反应,如腹胀、恶心、呕吐、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为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使用本类方剂治疗疾病时,一般大便维持在3-4次/日,病情控制后应逐渐减少攻下药,并酌情加入健脾和胃之品,以防攻伐过度。 第一节 寒 下 大 承 气 汤 《伤寒论》 先下枳实、厚朴,后下大 黄,溶服芒硝 (枳实、厚朴煎煮快好时,下入大黄,几分钟后取汁,以药汁冲服芒硝)。 1、阳明腑实证。 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痛,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大承气汤的主治证概括为: 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苔黄燥。 实: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 清水,脉实有力。 1、组成、功用、主治、用法 2、方解 3、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寒因寒用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牡丹皮 水煎服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大黄:泻热逐瘀(一泻肠中湿热,二活血化瘀)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君 芒硝:泻热软坚散结,助大黄泻肠中湿热 桃仁:破血化瘀,润肠通便 ——臣 冬瓜仁:清肠利湿,排脓散结(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治内痈之要药 ——佐使 1、辨证要点: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 2、随证加减:热毒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 3、使用注意: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虚者不宜使用。 组成、功效、主治 第二节 温下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附子 大黄 现代用法:水煎服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阳虚寒积证 症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附子:温补脾阳,以解寒凝 大黄:荡涤泻下,以除冷积 ——君 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弦。 2、随证加减: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于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 1、组成、功用、主治 2、附子与大黄的配伍意义及制性取用的概念。 第三节 润下 麻子仁丸 (又名:脾约丸) 《伤寒论》 麻子仁 厚朴 现代用法:蜜丸,每次9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也可按原方比例酌减改为汤剂煎服。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脾约证) 症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麻子仁:润肠通便 ——君 杏仁:利肺降气,润肠通便 白芍:养阴敛津 ——臣 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 轻下热结 ——佐 蜂蜜:润肠通便, 又缓小承气汤攻下之力——佐使 1、辨证要点: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 2、随证加减:痔疮便秘,加桃仁、当归;痔疮出血,加槐花、地榆;伤津较甚,加生地、玄参、石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于胃肠燥热者。 4、使用注意: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以及孕妇应慎用或忌用。 1、组成、功效、主治 2、杏仁的配伍意义。 第四节 逐水 十枣汤 《伤寒论》 甘遂、大戟、芫花 散剂:(三味等份,捣为散。) 量:0.5-1克,亦有0.5-5克,但都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非每日都服,起效即可。(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 1次/日。清晨空腹服用。(温服之,平旦服。) 大枣10枚煎汤送服。(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攻逐水饮 1、悬饮。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