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名.doc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名.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编辑: 王 峰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课题 《过大孤山小孤山》 鉴赏课 3课时 备课组 高二语文 编辑 王峰 审定 高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过程与方法 1、自读,疏通课文。 2、分析文中所描绘的形象,把握形象特点,了解描写形象的方法。 3、对比阅读,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4、巩固练习及拓展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章吸取有益的营养——爱国精神,对人生事业的态度、自尊意识、历史教训、爱民、侠义精神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难点: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法 诵读、自主学习式、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初步掌握各段大意。 圈出疑难字词、句式。 课堂研读、探究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背诵《书愤》导入。回顾陆游诗歌特点。 明确: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二、作者及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初读文本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2.文言文翻译 第二课时 一、鉴赏阅读探究第一、二段形象特点及写作手法 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画出描写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如: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 时间 景物 写法及景物特点 八月一日 烽火矶 远望:突兀 近观:怪奇 孤石 杰然 小孤山 对比:峭拔秀丽(金山、焦山、落星山)巉然孤起(它山)荒凉、残破(金山) 远望:上干云霄 近观:愈近愈秀 ?姿态万千? 惠济庙 澎郎庙 祠宇荒残 庙宇传说 前人诗咏 近人事迹? 澎浪矶 无风浪涌 学生齐读,思考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 明确: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舟过矶”—“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   B、从笔调灵动变化的角度鉴赏(以其他名山来对比一直接描写碧峰千云、姿态万千等特征—随笔写出郡县沿革情况—信手拈来前人诗句、传闻逸事—烘托登临之胜景)。 【个性补充】 二、探究情景交融的写法: 1、写烽火矶、小孤山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 明确:?说明这里是江防要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2、“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 明确: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3、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4、写“俊鹘抟水禽”,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为什么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 明确: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个性补充】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三段: 质疑、释疑。 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明确: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4、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明确: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5、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要乱”有何喻义? 明确: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个性补充】 二、齐读课文,回顾本文主要内容,概括本文主旨 1、主要内容: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④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2、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个性补充】 三、探究写法: (1)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①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