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
- 0
- 约8千字
- 约 8页
- 2018-12-14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修订
- | 2001-12-04 颁布
- | 2002-05-01 实施
- 1、本标准文档 共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Us18529-2001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现场劳动卫生、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国外毒理学研究资料及职业接触限值
后首次制定的,为作业场所环境监测及卫生监督使用的卫生标准
本标准从2002年 5月 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大庆石油化S总厂安技
处工业卫生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庆生、崔明珍、董定龙
本标准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负责解释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车间空气中乙醛职业接触限值 GB18529-2001
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foracetaldehyde
intheairofworkplace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间空气中乙醛最高容许浓度及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和使用乙醛的各类工业企业。
2 卫生要求
车间空气中乙醛最高容许浓度为45mg/m,
3 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41一12一04批准 2002一05一01实施
GB 18529-2001
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空气中乙醛浓度测定方法
A1 原理
空气中乙醛经聚乙二醇20目色谱柱分离,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验,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A 乃 2
﹄ 仪器
A 尹 门 .
﹄ 1 注射器:1ml-,100m1_a
A Q
L 2 气相色谱仪:带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色谱柱:柱长3m,内径4mm,不锈钢柱
聚乙二醇2。目:6201担体=20:100,
柱温,75C。
汽化室温度 :150C。
检钡」室温度:150C。
载气(氮气)流量:38ml,/min,
A3 试剂
A3门 乙醛:色谱纯。
A3.2 聚乙二醇20目:色谱固定液。
A3.3 6zo1担体 60^-80目。
A4 采样
用100mL注射器,在采样点用现场空气抽洗3次,然后采取空气样品,套上橡皮帽,并将注射器垂
直放置,采样后立即分析。
A5 分析步骤
A5.1对照试验:将100mL注射器带至现场,抽取100m工_清洁空气,与样品同时分析,作为对照。
A5.2 样品处理:将样品与对照样品的注射器垂直放置,记录实验室的温度和大气压。
A5.3 标准曲线的绘制:用微量注射器于18C下准确取一定量的乙醛(18℃时1川 乙醛的质量为
0.783mg),注人100ml注射器,用清洁空气配成一定浓度的标准气,取上述标准气用清洁空气稀释成
0.005,0.05,0.1及。.2Vg/ml的乙醛标准气。分别进样1ml-,测量保留时间、峰高。每个浓度重复测
定3次取平均峰高,以乙醛含量对峰高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A5.4 测定:取1mL样品气进样,在标准曲线的条件下测定,用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由标准曲线
查出乙醛含量。
A6 计算
A6.1 按式(A1)将进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273 P
F。= v 入 二二二-产二入 万二-二 …’二 ‘· ,········……(Al)
乙13~卜L 1V1.S
式中:V,—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进样体积I;
218
GB 18529-2001
r 测定时的气温,C;
尸— 测定时的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规范《GB13509-1992-_食品添加剂木糖醇》.pdf
- 规范《GB13510-1992-_食品添加剂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pdf
- 规范《GB13511-1999-配装眼镜》.pdf
- 规范《GB13532-1992-干粉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pdf
- 规范《GB18490-2001-激光加工机械安全要求》.pdf
- 规范《GB185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辐照加工卫生规范》.pdf
- 规范《GB13539.1-2008-低压熔断器第1部分:基本要求》.pdf
- 规范《GB18528-2001-作业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pdf
- 规范《GB10457-1989-聚乙烯自粘保鲜膜》.pdf
- 规范《GB18531-2001-车间空气中磷酸职业接触限值》.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