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元杂剧之成就与影响
第八章、元雜劇之成就與影響 第八章、元雜劇之成就與影響 在中國文學史上,“元曲"寫下了極為燦爛的一頁,堪與“唐詩"、 “宋詞"“明清傳奇"並稱,至此形成了一種獨持的美的文學。 羅宗信《中原音韻序》稱「世之共稱唐詩、宋詞、大元樂府,誠哉。」 可見從元代以來,人們對元曲的整體評價就與唐詩宋詞一樣高,元曲也被 王國維稱之為「一代之文學」,確實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最高水平, 它整體上的藝術價值,毫不遜色於任何時代的其他任何一種文學體裁。 元雜劇作品被視為經典,如傳誦千古的《單刀會》第四折【雙調】【新 水令】、 【駐馬聽】曲子 ,多少年來人們稱頌《單刀會》,無不標舉這段曲 子,從中可以看到蘇東坡著名的詞作《念奴驕‧赤壁懷古》的影子,作者 巧妙地化用前人的傑作,蛻變為一支好曲子,所以藝術世界是美的世界, 藝術創造是美的創造,朱光潛《談文學》中提到「美是文學與其他藝術所 必具的特質」,那怎樣的作品才算美呢?即「作者對於人生世相都必有一 種獨到的新鮮的觀感,而這種觀感都必有一種獨到的新鮮的表現;這觀感 與表現即內容與形式,必須打成一片,融合無間,成為一種有生命的和諧 的整體,能使觀者由玩索而生欣喜。達到這種境界,作品才算是﹃美﹄。」 1 另一方面高益榮提出戲曲具有: 1 、抒情的寫意性。 1朱光潛 《談文學》 錄自《朱光潛全集》第四卷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 年 8 月一版 頁 157 465 元雜劇四大家作品之美感研究 2 中國的傳統戲曲,卻於敘事架 構之上,展現了抒情的精神。 王驥德《曲律》:「詩不如詞,詞不如曲,故是漸近人情。……快人情者, 要毋過於曲也。"吳梅先生也說: “余嘗謂天下文字,惟曲最真,以無利祿 之見,存於胸臆也。"3 故戲曲重視對人物內心細膩地刻畫,突出人物的 性格,而對人物的外形往往採用臉譜化勾勒;對故事情節的敘述不追求逼 真,而往往採用虛擬象徵的手法,以虛寫實、重在寫意,反映對人生的理 解,表達人物的情感;在藝術上追求像詩詞一樣的意境,講求情景交融, 文辭優美,給觀眾充分以美的享受,如葉朗談到中國戲曲的典範樣式京劇 時說: “藝術的本體是審美意象。……京劇舞台顯示給觀眾的是審美意象。 換句話說,京劇舞台在觀眾面前呈現一個完整的、有意蘊的感性世界,一 個情景交融的美的世界。"4 2 、綜合性 綜合性可以說是戲曲藝術的重要審美特性,“戲劇",向有“綜合藝 術"之稱,或亦名之為「第七項藝術」。這是因為它本身包含各種藝術成 分,所以元雜劇可說是一門綜合藝術之美。 5 3 、虛擬化的程式表演 指斥天地的竇娥、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戰勝惡勢力的趙盼兒和譚記兒, 對他們的反抗精神和戰鬥品格,以火一樣的激情一再加以渲染、一再加以 強調。他們還塑造了張倩女、李千金這樣一些奇女子,讓人們從這些形象 2傳謹 《中國戲劇藝術論》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頁 115-116 3王衛民 《吳梅全集》(理論卷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頁 237 4葉朗 《京劇的意象世界》 〈胸中之竹-走向現代之中國美學〉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版 頁 186 5以上 3 點,參:高益榮 《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年 7 月 頁 14-18 466 第八章、元雜劇之成就與影響 中看到了美好的希望,領悟生活的哲理。雜劇作家所持的這種既有理想追 求又異常清醒的生活態度,使得元雜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