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看中庸成篇最平必在孟子之后.PDFVIP

从思想看中庸成篇最平必在孟子之后.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思想看中庸成篇最平必在孟子之后

從思想看中庸成篇最平必在孟子之後 艾學院國文系 董俊彥 中庸本是禮記當中不知名的一篇,向來附屬於禮記中,並未受到大家特別的注 意。一直到宋代程穎、程頤二兄弟的提倡,才引起世人普遍的重諷。到了南宋朱蕉 ,他從禮記中抽出大學與中庸二篇,配合論語與孟子二書而成四書,並為之詮釋而 成四書集詮一書。加上元代明宗取士時,明定朱嘉四書集詮本為命題的依據標車, |從此,朱黨l 四書集詮本成為科舉士子必讀的經典,中庸的地位也因此大大地提高。 朱熹於中庸一篇提到「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 ,以授孟子 J (註一) ,把中庸的作者說成是子思,並說子思傳給孟子。但是子思 約生於西元前四八三年至西元前四O二年,而孟子則約生於西元前三七三年至西元 前二八九年,子思死時,孟子根本還未出生,子思不可能傳給孟子。然而,把中庸 說成是子思所作也不是起於朱蕉,在朱嘉之前的司馬遷,在其史記的孔子世家中就 己說「伯魚生恨,字子思,年六十二,嘗困於宋,子恩作中庸」。叉孔叢子居衛篇 也說: r 子思年十六,遍采,宋大夫樂朔與之言學焉。朔曰: W 尚書虞夏數〔書〕 四篇,善也。下此以設於秦費,教堯麗之言耳,殊不如也。』子恩答曰: W 事變有, 極,正自當耳。假令閻公、堯、舜更時異處,其書周〔同〕矣。』樂朔曰: W 凡書 之作,欲以喻民也。簡易為上,而乃故作難知之辭,不亦繁乎? Jl于思曰: ~書之 意兼復深奧,由11 話成義,古人所以為典雅也。昔魯委巷亦有位君之言者,假答之曰 : r 道為知者傅,苟非其人,道不貴〔傳〕矣。 J 今君何似之甚也! Jl樂朔不悅而 退,曰: r 孺子扉吾』。其徒曰: W 此〔魯〕雖以宋為舊,然世有雛焉,請攻之。 』遂圈子思。宋君聞之,駕而蚊子思。子思既兔,曰: r 丈王困於臆里,作周易; 祖君屈於陳、蔡,作春秋;吾困於宋,可無作乎?Jl於是撰中庸之書四十九篇。 J 亦是認為中庸為子思研作,只是史記說是六十二歲作,孔叢子說成十六歲作不同而 已。唐代孔額達禮記正義於中庸篇題下,引鄭玄目錄云: r 孔子之孫,子思做作之 ,以昭明聖祖之德。」也說是子思朋作。可是自宋代起,就有人懷疑中庸非子思既 ,... 369 師大學報第二十九期 作,首先發難的為歐陽修,歐陽修在其間進士策襄說到: r 子思聖人之後也,其 所傳宜得其員,而其說有異乎聖人者,何也?論語云: r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蓋孔子自年十五而學,學十五年而後有立, 其道叉須十年而一進。孔子之聖,必學而後至,久而後成,而中庸曰: r 自誠明謂 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自誠明,生而知之也;自明誠,學而知之也。若孔子者, 可謂學而知之者,孔子必須學,則中庸所謂自誠而明,不學而知之者,誰可以當之 欺!堯用四凶 F 其初非不思也,蓋思之不能無失耳,故日惟帝其難之;舞之於事, 必問於人而擇焉,故日舞好間;禹之於事,己所不訣,人有告之言,則拜而從之, 故日禹拜昌言:嶺之有過,人告必改,故日改過不怯;孔子亦嘗有過,故日幸茍有 過,人必知之。而中庸日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美堯之思慮常在失,覺禹常待 人之助,湯與孔子常有過。此五君子者,皆上古聖人之明者,其勉而思之,猶有不 及,則中庸之所謂不勉而中,誰可以當之蠍!此五君子不足當之,則自有天地己來 無其人矣,豈所謂虛言高論而無益者欺!夫孔子必學而後至,堯之思慮或失,覺禹 必資於人,屬孔不能無過,此皆勉人力行不君、有益之言也。若中庸之誠明不可及, 則是3、人而中止,無用之空言也。成予疑其傳之謬也。 J (註二〉接著葉適在其「習 學記言」中說: r 漢人雖稱中庸子思所薯,今以書考之,疑不專出于思也 o J (註 三〉清儒崔述也說: r 世傳戴記中庸篇為子思所作,余按孔子、孟子之言,皆平實 切於日用,無高深廣遠之言,中庸獨探蹟索隱,欲極徵妙之致,與孔、孟之言皆不 類,其可疑一也。論語之丈簡而明,孟子之文曲而盡。論語者,有子、曾于門人所 記,正與子思間時,何以中庸之文獨繁而晦,上去論語絕遠,下猶不逮孟子,其可 疑二也。在下位以下十六句見於孟子,其文小異,說者謂子思傳之孟子者。然孔子 、子思之名言多矣,孟子何以獨述此語?孟子述孔子之言皆稱『孔子日~ ,又不當 掠之為己語也,其可疑三也。由是言之,中庸必非子思所作,蓋子思以後宗子思者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