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赣东北苏区的新戏运动[精品资料].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赣东北苏区的新戏运动[精品资料]

论赣东北苏区的新戏运动-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s [摘 要] 苏区革命文艺,是在血与火的斗争岁月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它鲜明地反映了我党领导下的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广大工农大众崭新的精神面貌。赣东北苏区的新戏运动是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的群众性的文艺运动。新戏运动对于鼓舞群众的斗争意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争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苏区革命文艺的精神是很有价值的精神财富,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学习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执着追求、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品德,对于我们今天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赣东北苏区 新戏运动 苏区文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关怀培植下,在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蓬勃的革命文艺运动。它沐浴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阳光雨露,经受着革命战争的洗礼,为创建“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模范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新戏运动就是革命文艺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赣东北苏区新戏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苏区的新戏运动,是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最先在红军部队中兴起。当时红军每到一地,都要向群众进行宣传,宣传的形式多为即兴表演,没有剧本。如宣传打倒土豪劣绅,由战士分别扮演红军战士和土豪劣绅,战士提刀捉住土豪劣绅,数落他压迫剥削农民的罪状,然后领呼口号,押着土豪劣绅绕场示众,众人也跟着高呼口号。   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新戏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在部队表演到在地方演出。这些新戏紧紧围绕政治斗争,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例如,1929年方志敏创作的四幕话剧《年关斗争》即取材于当年贵溪县周坊农民暴动,具体描绘了农民被压迫被剥削的悲惨命运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觉醒与斗争场面,其中剧中人物多半是真名真姓,如贵溪县领导暴动的领导人邵忠、邵棠、赵梓明和弋横革命根据地党派去的领导人,化名为老彭的黄道。在这个时期,虽然党和苏维埃政府还没有来得及提出明确的新戏运动发展目标和要求,但由于革命领导人的重视与倡导以及红军部队演出新戏的影响,苏区内新戏的演出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1931年9月,中共赣东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宣传鼓动工作的决议案》中,明确提出“要抓紧新剧、歌曲、化装演讲等工作,并注意这些工作的技术改善”。同年10月,成立了省办专业剧团,称“红色新戏团”,后改为“工农剧团”。“工农剧团”的成立标志着苏区的新戏运动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赣东北苏区新戏运动的组织结构由3个层次构成:1.专门化的文艺团体——工农剧团;2.遍及全苏区的俱乐部和军人列宁室;3.短小精悍的红军文工团、宣传队、戏剧队和慰劳队等。工农剧团的机构建制为:设正副团长,分别负责行政和业务工作。团内设有党支部和团支部,党支部书记由团长兼。团部下设宣传、乐器、总务、勤杂四个组。总务组主要负责打前站,联系演出和安排吃住;勤杂组分管搬运服装道具;演员、编导人员归属宣传组。工农剧团纪律严明,作风正派,各项工作都制订了规章制度。干群平等,待遇相同,吃的同是派饭,睡的都是地铺。每人每月工资两块银元,后因经费困难,每月只发理发费,草鞋钱,女同志可多领一份卫生纸。团员们虽然生活艰苦,但心情舒畅。   在新戏运动中,工农剧团受到广大苏区群众的热烈欢迎。1932年5月29日公布的《赣东北苏区文化教育概况》中介绍:“设立一个新戏团,设立期间到现在将近一年,现有团员40余人,其中女团员8人,所演戏剧都是这里编的。团内科目:音乐、排演、布景等科。在开始时只训练一个月后,就到各地公演,虽然艺术还差得很,但在久未见过戏面的东北(当年称赣东北为东北——编者),还能到一处即博得一处群众的热烈欢迎。”   工农剧团除了参加苏区的庆祝会、纪念会、祝捷会等演出活动外,大部分时间深入基层和前线进行慰问演出。他们身背包袱,脚穿草鞋,跋山涉水,始终把面向工农当作首要任务,把戏送到每一个村庄、机关和部队。外出时剧团分为10人一组,四处写标语,画壁画,出墙报,每到一地还参加义务劳动,慰问红军和红军家属,开展革命形势宣传。同时,替烈军属挑水碾米,打扫卫生,有时还帮割禾、砍柴。有红军医院的地方,就举着红旗去唱歌、跳舞,为伤病员洗衣服,清理伤口,深受红军指战员和广大群众的欢迎。从1931年到1934年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先后到了横峰、弋阳、贵溪、鹰潭、万年、乐平、上饶、玉山、婺源等地演出,工农剧团把他们精心编排的节目送到了赣东北苏区的每一个地方。   工农剧团上演了许多优秀的戏剧节目,如《红光在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