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生焉知死.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未知生焉知死

未知生,焉知死   毕业于哈佛的托马斯决定去一家养老院工作,因为他希望上班时间能够固定,以便用业余时间享受他的农场生活。然而,从上班第一天开始,他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养老院的工作难度。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农场的一切都欣欣向荣,而这里却是一片死气沉沉。平心而论,这里的设施条件并不差,但缺乏的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没有独立性和自由,所有人都充满了绝望情绪,只在这里等死。   托马斯决意改革,他提交了项目书,希望高层支持他申请当地的创新基金来抗击养老院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高层表示同意,然而当他们看到计划书时――   “我们试着养两条狗。”   “规范不允许。”   “我们还是这么写吧。”   “……”   “那猫呢?”   “猫?我们已经写了两条狗了。”   “有些人喜欢狗,不喜欢猫。”   “……”   “所以我们给健康科提出的建议是两条狗和四只猫?”   “还有一项内容,鸟怎么样?”   “什么鸟怎么样?”   “只是想想看――我们需要听起来有生命感,有积极生命感的声音。”   “你是说鸟叫?”   “对!”   “需要多少只鸟才能达到你说的效果?”   “我们养100只吧。”   “!!!!!”   所有人都认为项目书根本无法获得通过,因为当时州立规范只允许疗养院饲养一条狗或者一只猫。然而从小展露销售天赋的托马斯亲自带领一个团队游说州府官员。最终,他们拿到了钱,买了两条狗、4只猫和100只鸟。当100只长尾鹦鹉送来时,他们发现笼子还没送来;等到笼子送来了,却发现根本没有组装。于是那一天,所有人只要还有一口气,统统上阵帮忙组装笼子,抓鸟。再后来,他们从一所废弃的精神病院里捡来一辆旧的送药车,改装成“鸟车”,推到各个房间送鸟食。他们扔掉了所有的人工植物,在每个房间都摆上鲜活的绿植,还开辟了花园,允许员工子女放学来玩。   居民们彻底活了过来,曾经卧床不起拒绝吃东西的人开始为了观察属于自己的鹦鹉,主动调整了自己躺在床上的姿势。更多人主动承担遛狗、养猫的职责。项目开展两年间,总的药品开销只是对照机构的38%,而死亡率下降了15%。   这个故事来自于《最好的告别》一书,当然这本书的主旨并不是讨论饲养小动物是否能挽救生命。它探讨的其实是每个人迟早都会面对的话题――衰老和死亡。讨论它到底有多难?从我所看到的书评就知道,每个作者都是一副向死而生的沉痛口吻,包括书的作者――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阿图医生自己,当他得知也是资深医生,并且一直到70多岁都无比健康的父亲有脊柱肿瘤时,他也傻了。   没错,哪怕是最顶尖的医生,面对生死抉择,依然无所适从;哪怕我是一个朋友圈里公认的健康生活实践者;哪怕衰老、重病、死亡,这些名词离我的生活非常遥远,当阿图医生把那么多他亲眼所见的例子,尤其是那种前一天还生龙活虎,第二天就被查出绝症,从此一病不起的例子一家伙全扔过来时,我也承受不起。一晚上读完此书,读到三分之一时,我真的吓坏了。有那么一瞬间,忽然觉得自己过去所坚信的是那么不堪一击。不说自己和爹妈,当想到我的猫最多只能活二十多年,总有一天会离开我时,我都想哭。   当然,如果这本书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它跟朋友圈那些养生党没有任何区别。读到二分之一,看到最开始那个故事时,我开始平静下来。这里阿图医生开始进行超越医学范畴的思考。他反思自己过去的行医生涯,并思考当我们无可避免与衰老和死亡相遇时,什么才是最好的走向终点的方法?“衡量人们对药物的依赖下降了多少、多活了多久比较容易,而衡量人们从生活当中得到的价值感则困难得多。”   为此,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和医生以及父亲进行艰难的对话,他开始放弃过去作为资讯型医生的做派:把所有情况一股脑儿全倒给患者,让他自己作决定。而是帮助患者进行分析――不是选择医疗方案,而是了解患者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底线,从而作出最适合他们的选择。因为,当到达生命的尾声,每一种选择都不是完美的,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的心智结构内在有一种不一致性,我们对于痛苦和愉快经验的持续程度有强烈的偏爱,希望痛苦短暂而快乐持久。但我们的记忆却偏爱一个事件最痛苦或者最愉快的时刻和事件结束时的感受……当我们时日无多,不确定如何最好地满足自己的优先考虑时,我们被迫应付二者都要紧的实际情况。”   这本书的最后,在经历了众多选择之后,阿图医生的父亲在家里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遵照遗嘱,携带父亲的骨灰,来到黎明前的恒河河心,按照印度教的习俗,协助他实现重生。从小在美国长大的他根本不信命运会掌控在神的手中,但他依旧对这个仪式充满了尊重和感激。如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如此短暂,而个人在世界上又是多么的渺小,能够有机会听到自己所爱之人的愿望并协助他实现是多么幸运的事情。这条水流汹涌的历史长河最终让他和比自己大得多的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