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黄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嫁接黄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

嫁接黄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   摘要 分析了嫁接黄瓜枯萎病的类型,总结了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瓜;嫁接;枯萎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65-01   嫁接黄瓜枯萎病分为镰刀菌枯萎病和细菌性枯萎病(黄瓜青枯病)2种,都可造成死秧。2种病害易混淆,分辨不清,导致用药不当,管理不科学,造成黄瓜大量减产。   1 嫁接黄瓜镰刀菌枯萎病   1.1 发病症状   该病自种子萌芽至瓜果采收都可发生,一般以结瓜期发病最重,种子萌发时受害,幼芽及种子腐烂,苗期发病,2片叶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化,子叶和叶片萎蔫下垂,茎基部腐烂变褐,严重的萎蔫枯死折倒。成株期发病,开始时由叶片自下而上似缺水状萎蔫,早晚可以恢复,经数日后,整株或部分枝蔓萎蔫,不再恢复。病蔓基部变褐收缩常有纵裂,伤口或蔓节处常分泌松脂状的胶质物。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剖视病蔓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至褐色,病株根系全部变褐腐烂。   1.2 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黄瓜专化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坦孢子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和未腐熟的粪肥中越冬,成为历年初侵染源,离开寄主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病菌可从伤口、根毛或幼根直接侵入。通过灌溉水、粪肥、农具、气流传播。该病在土温15 ℃以上即可发病,20~25 ℃最适宜发病,危害最盛。土壤过分干旱,质地黏重和偏酸,施用氮肥过多或施用未腐熟的粪肥,多年连作栽培都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1.3 发生原因与防治要点   选择抗性强的黑籽南瓜(或白籽南瓜)做砧木。播前对种子和育苗土壤进行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温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分别为种子重量的0.1%和0.2%,或用福尔马林对水100倍浸种30 min后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定植前穴施甲福混剂(70%甲基托布津、55%福美双等量混合)加50倍细土配成药土,用量为37.5 kg/hm2。接接口太靠下,假植时接口即埋入土内,土壤内病菌通过接触侵染接穗,所以一般可采取插接方法???工厂化育苗,定植时接穗口勿埋入土中。嫁接苗成活后,断根不及时,会增加感染几率,可及时断根解决。当接穗第1片真叶长到3 cm之前与自根苗同样管理,靠接后15~20 d及时断根。落秧管理时,地盘起的秧蔓放在湿土上,产生了不定根,可在定植时覆地膜,落蔓时把秧蔓枝放在膜上。大坨起苗减少伤根,可从根本上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定植时及时喷施普力克或恶霉灵加爱多收,预防病害发生;还可使用抗重茬菌剂,近2年推广的酵素菌、康博士重茬专家等菌剂通过有益菌大量繁殖而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对多种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土壤消毒,休闲季节施用碳酸氢铵3 000~4 500 kg/hm2+硫酸铜37.5~52.5 kg/hm2平铺畦面,深翻20 cm后浇透底水覆膜,高湿闷棚10~15 d可杀死枯萎病菌;加大通风量适当降低棚内湿度,由于湿度大可加重病菌传染;高锰酸钾防治黄瓜枯萎病,在黄瓜定植7 d用高锰酸钾溶液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100 mL,以后每隔7 d灌1次,共灌3次,对防治枯萎病效果很好,而且黄瓜产品无污染。   2 嫁接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2.1 发病症状   在嫁接黄瓜上发病快,自根苗栽培较慢,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茎部受害处变细,两端呈水渍状。病株首先出现萎蔫,中午明显,病情逐渐发展,收缩茎蔓向上扩展,叶片向上渐次萎蔫,植株枯死导管一般不变色,根部也未见腐霉枯萎,为欧式菌属或细菌域普罗特斯门普罗特斯纲肠杆菌目。   2.2 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   该病是系统性侵染的维管束病害。传播因子为黄瓜条叶甲和黄瓜十二星叶甲,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温室栽培往往为了保温而排湿引起湿度过大。阴天整枝落蔓,病虫害较多,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发病。   2.3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播种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杂草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和虫源。与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选用抗病品种,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在播前穴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施用酵素菌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可将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以病穴施药或生石灰减少病菌传播途径。休闲季节高温闷棚。重点防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