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暨南大学)登革热(教学用)课件.pptVIP

传染病学(暨南大学)登革热(教学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染病学(暨南大学)登革热(教学用)课件

2014年登革热疫情 截至10月26日零时,今年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以上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0948例;广州为全省报告病例最高的城市,报告病例为34186例;其次为佛山( 3358例)和中山(591例)。 目前住院病例1381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 台湾登革热疫情,今年至10月21日登革热病例确认共有6105例,包括191例境外移入及5914例本土病例。 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 高危人群: 1.二次感染患者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 3.老人或婴幼儿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5.孕妇 并发症: 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输液过量、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二重感染、急性血管内溶血等。 八、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相鉴别。 * 九、预后 登革热预后良好,病死率为3/10000,重型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预后较差。 主要死因为中枢性呼吸衰竭。 * 十、治疗 1、对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没有特异治疗办法,但及早发现和适宜的医护可将死亡率降到1%以下。 2、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 高热、出汗多、呕吐或腹泻者、有出血倾向者、脑型病例等处理。 * 十一、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没有疫苗可用,最佳预防方法是防蚊灭蚊 * 登革出血热 1、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 2、病原学:4型登革热病毒均可引起登革出血热,而以第2型最常见。 3、流行病学 登革出血热多发生于地方性流行区的当地居民之中,外来人很少发生。 * 登革出血热 4、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登革出血热的发病原理有两个学说。 (1)一个是抗体依赖增强学说。促进性抗体,它可促进登革病毒与单核细胞或吞噬细胞的结合,使之释放活性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休克。凝血系统被激活则可引起DIC,并与血小板减少一起导致各系统的出血。 (2)第二种学说认为发病机理与感染病毒的毒力、变异有关,一般Ⅱ型病毒较其他型病毒更易引起登革出血热。 * 登革出血热 5、临床表现 潜伏期同登革热,临床上可分为较轻的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及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两型。 * 登革出血热 6、诊断 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标准: ①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 ②多器官较大量出血 ③肝大 具备其中2~3项,同时血小板在100×109/L以下,血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者,为登革出血热。同时伴有休克者,为登革休克综合征。 * 7、治疗 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 * 讨论题 1、登革热的流行特征是什么? 2、登革热的临床分型及诊断? 3、登革热的鉴别诊断? * 登革热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杨健 * 掌握:登革热的分型、各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 别诊断。 熟悉: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三要素及治疗原则。 了解:登革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血清学分型及预 防措施。 教学目的、要求 * 一、概念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登革热发病率最近几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占世界人口40%以上的约25亿人面临登革热危险。 世卫组织现在估计,每年世界上可能有5000万至1亿登革热感染病例。 * 概念 “登革”一名,系英语Dengue音译而来。至于Dengue由来也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源自斯瓦希里语(Swahili)中的“Ki-dinga pepo”,意思是“突然抽筋,犹如被恶魔缠身”。 在台湾,则被称为登革热、天狗热或断骨热,其中天狗热一名源自日语;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被称为骨痛热症或蚊症。 在越南通称为热出血症。 * 概念 历史: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 二、病原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登革热在东南亚地区造成日本军队和盟军的伤亡人数增加后,日本和美国科学家便积极投入研究。 1943年日本科学家首次发现登革热病毒,美国也相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