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剧长亭送别
赴约 《西厢记》 送别 《西厢记》 赴约 《西厢记》 宝黛共读《西厢记》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一本四折: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思考实践 1.请仔细阅读《西厢记》,深入了解张生和崔莺莺的人物形象特征。 2.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西厢记》戏剧展演。 西厢记·长亭送别 王实甫 导 入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作者简介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其余仅存名目而见于《录鬼簿》著录者有《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赵光普进梅谏》《诗酒丽春园》《陆绩怀橘》《双蕖怨》《娇红记》9种。 《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 《莺莺传》——《董西厢》——《西厢记》 最早演变于唐代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 金代出现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为《董西厢》,故事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彻底改变了故事结局,把一出始乱终弃的悲剧改成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纠正了原作认为莺莺是“尤物”和称许张生始乱终弃的行径为“善补过”的封建观念。 《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 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它由说唱文学改编为杂剧,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 《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西厢记》 《西厢记》中的矛盾冲突 (一)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 (二)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西厢记》 《西厢记》的思想意义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西厢记》 《西厢记》的主要成就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直至心灵上的契合。 其次,爱情高于功名利禄的主题。《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西厢记》 《西厢记》创新之处 1、元杂剧一般是以一本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本二十一折; 2、《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场的通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了许多首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幺篇】由红娘唱; 3、对故事的题旨做了新的改造。强调“情”的自主,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老夫人——自私冷酷的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赖婚、拷红、逼试。 莺莺——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速公路维护安全培训.pptx VIP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4年10月历年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正式党员因故不能到会的书面表决意见-模板.docx VIP
- 佳能EOS 600D 中文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安全运维服务规范.docx VIP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B01—2014)【可编辑】.pptx VIP
- 某银行数字人民币业务管理办法.docx
-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pptx VIP
- 2025福建福州国资海丝投资有限公司第二批招聘工作人员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福建福州国资海丝投资有限公司第二批招聘工作人员1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