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件第十六章 核苷酸代谢.ppt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件第十六章 核苷酸代谢.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件第十六章 核苷酸代谢

核 苷 酸 的 功 能 合成核酸的原料 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ATP,GTP,CTP,UTP 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cAMP,cGMP 组成辅酶:FAD,NAD+,NADP+ 活化中间代谢物: UDPG,CDPG,PAPS,CDP-乙醇胺 二、核酸酶:实质是磷酸二脂酶 核酸酶对RNA的水解位点示意图 常用的DNA限制性内切酶的专一性 嘌呤核苷酸降解的抑制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脲嘧啶和胞嘧啶的分解产物:β-丙氨酸的去向 合成CoA 转氨作用产生甲酰乙酸,分解为乙酸 用于脂类的合成 进入TCA继续氧化 胸腺嘧啶的分解产物:β氨基异丁酸的去向 直接从尿排出 脱羧脱氨形成β-丙氨酸 转氨生成甲基丙二酸半醛,最后生成琥珀酰辅酶A 本 节 要 点 核苷酸可被核苷酶和核苷磷酸化酶降解 嘌呤降解生成可以排泄化合物,是氧化降解的过程,生物进化程度愈高,分解嘌呤的能力愈差 动物体内腺嘌呤降解在核苷和核苷酸水平发生,由腺嘌呤核苷脱氨酶和AMP脱氨酶脱去氨基 黄嘌呤氧化酶催化次黄嘌呤氧化成黄嘌呤以及黄嘌呤氧化成尿酸 嘧啶降解生成容易代谢的产物,是还原降解过程 第三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从头合成途径:利用磷酸核糖、NH3、OCU及CO2等简单前体物质为原料,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杂环碱基到核苷酸的途径。 补救合成途径:碱基不用从头合成,直接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核苷酸的途径。此途径实际上是核苷酸降解产物的再循环。 1、嘌呤环的元素来源 IMP的合成:在PRPP的基础,先后连接原子的次序是:N9, C4.C5.N7, C8, N3, C6, N1, C2 总反应式: 5-磷酸核糖 + CO2 + 甲川FH4 + 甲酰FH4 + 2Gln + Gly + Asp + 5ATP → IMP + 2FH4 + 2Glu + 延胡索酸 + 4ADP + AMP + 4Pi + PPi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3)AMP和GMP的生成 AMP和GMP的生成 b、转氨基作用与嘌呤核苷酸循环相偶联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要点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是先形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由IMP再转化为其他嘌呤核苷酸(AMP和GMP)。 IMP的合成从5?-P-核糖开始的,在ATP参与下先形成PRPP,由PRPP提供嘌呤核苷酸中核糖磷酸部分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的合成不是先形成嘌呤环,而是在PRPP的C1上逐渐形成嘌呤环。(古老砌墙式) 嘌呤环形成由Asp、Gln、 Gly、甲酸、CO2 提供N和C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关键步骤是从PRPP和Gln形成5-磷酸核糖胺, PRPP 的C1由α构型转为β构型 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节约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 有些组织(如脑、骨髓)不能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只能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完全缺失的患儿,表现为自毁容貌症(Lesch-Nyhan综合症)。 (三)、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原则之一:满足需求,防止供过于求。 原则之二:相互调整,比例平衡 1、嘧啶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2、尿苷酸(UMP)的从头合成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的比较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 分布 线粒体(肝) 胞液(所有细胞) 氮源 氨 谷氨酰胺 变构激活剂 N- 乙酰谷氨酸 无 功能 尿素合成 嘧啶的合成 UMP的合成过程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是先形成UMP 嘧啶环形成由Asp、氨甲酰磷酸 提供N和C UMP的合成与嘌呤核苷酸不同,先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形成嘧啶环,再装到PRPP上(装配式) 胞嘧啶核苷酸由尿苷酸转变而来。这个转化是在尿苷三磷酸(UTP)的水平上进行。 (二)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三)嘧啶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1、核糖核苷酸的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一般在核苷二磷酸(NDP)水平上进行,个别微生物(如赖氏乳菌杆菌)在核苷三磷酸(NTP)水平上还原。 ADP、GDP、CDP、UDP均可分别被还原成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dADP、dGDP、dCDP、dUDP等 核苷酸还原酶系 由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核苷酸还原酶(B1、B2)三部分组成。 B1、B2亚基结合后,才具有催化活性。 B1上的巯基和B2上的酪氨酸残基是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 另外核苷酸还原酶所需的还原当量还可来自谷胱甘肽。 脱氧核苷酸也能利用已有的碱基或脱氧核苷进行合成(补救途径),但只有脱氧核苷激酶途径,不存在类似的磷酸核糖转移酶途径 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d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