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仁怀非彼仁
此仁怀非彼仁怀 王显才 ①、《宋史·地理五》:“武都城 大观三年建滋州,置承流、仁怀两县。宣和三年废州为武都城,以仁怀为堡,承流县并入仁怀”。②、道光二十年(1840)《仁怀直隶厅志·建置》(卷之一,第二页):“大观三年建滋州,领承流仁怀两县,此仁怀之名所由始也。宣和三年废州为武都城,以仁怀为堡,承流并入焉,隶潼川路”。③、《仁怀直隶厅志·古迹》(卷之二,第三十二页):“废滋州,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土城里,亦名瓷城”。④、《仁怀直隶厅志》(卷之三,第二十二页):“复兴场 三十里,本名旧仁怀”。⑤、《仁怀直隶厅志·场市》(卷之三,第五五、五六页):“复兴场,即旧仁怀,距城三十里,二五八(场)期”。⑥、光绪二十一年(1895)《增修仁怀厅志·古迹》(卷之二,第一页):“厅之复兴场即仁怀县旧治,宋废县为堡,以巡检管辖”。 “废磁州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今之土城场,一名武都城即是”。以上这些引文所指仁怀旧址,即是指北宋大观三年(1109)所建仁怀县的治所,即今天赤水市的复兴场,复兴镇政府所在地。北宋大观三年(1109)所建磁(滋)州的治所即是今天的习水县土城场(镇)。⑦《宋会要辑稿·蕃夷五》:大观“三年六月八日,诏以泸州人王忠顺纳土所建曰纯州,县缺所建州曰滋州,倚(廓)【郭】县曰承流”。 1990年至1996年间出版的“赤、习、仁”三市(县)志书都说北宋大观三年建滋州所领仁怀、承流二县中,承流县为州县同治。 既如此,那么承流县治所土城就不会在北宋大观三年所建仁怀县地盘上,而只能是在承流县地盘上,这样,以地理位置和地形推之,北宋大观三年所建仁怀县的南(偏东)端,也就是接土城方向一端的边缘,就不会超过今日之土城场(镇)(请看赤水、习水、仁怀三县、市地图。考历史地理问题,不看地图无异于瞽也)。因此,可以认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所建仁怀县,无论是治所、地域,都没有抵达今日之仁怀市。承流县的地域是否有今日之仁怀市的某些地域,那就不知道了。再说,就算承流县不是与滋州同治,因为仁怀县的治所在复兴场,所以今日之赤水市必是大观三年所建的仁怀县,承流县就只能是往今日之习水、仁怀县方向靠了,所以今日之仁怀市仍然没有北宋大观三年所建仁怀县的地域,如果今日之仁怀市广大地域也是北宋大观三年的仁怀县,则承流县的地域就必是今日之桐梓一带或者是古蔺叙永了,大概不会是这样吧。根据以上引文,仁怀、承流两县都只存在了十二年(1109至1121)就合并为仁怀堡了。“以仁怀为堡,承流县并入仁怀”, 说明仁怀堡的治所仍设于今天的复兴场。宣和三年(1121)改仁怀县为堡后,仅仅是到南宋灭亡,也还有一百五十八年,其间仁怀堡的建置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具体情况不知道。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三月,农民起义首领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据习水县《袁氏家志》记载,大夏政权于同年据有合江、仁怀一带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改仁怀、古磁城、唐朝坝等处长官司地为怀阳县。本文笔者认为习水县《袁氏家志》这一记载是可靠的。仁怀县于宣和三年(1121)改仁怀堡后,“复建”仁怀县是四百八十年后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时间跨度相当大。明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平播总指挥李化龙在《播州善后事宜疏》“复郡县”一项中说:“仁怀滨播枕永,襟合带泸,为怀阳县故地,当复一县”。又在“急选调”一项中说:“宜宾县丞曹一科,才思开爽,众号曰能。……县丞曹一科升仁怀”。⑧、《仁怀直隶厅志·城垣》(卷之三,第二页)说仁怀直隶厅城“明万历二十九年知县曹一科创筑”。关于万历二十九年复建仁怀县后,移县治于生界地方,拨遵义府通判驻旧城(今赤水市政府所在地),拨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地方归驻“旧城”的遵义府通判管辖,此“三项工作”(移县治、拨通判、拨三里地方)进行的具体时间,《仁怀直隶厅志·建置》记载都是在雍正九年(1731)。而同书《请改直隶同知本末》中则有该“三项工作”都是在乾隆三年(1738)的说法。但《增修仁怀厅志·建置》则记载前两项工作是在雍正九年(1731),而拨三里地方归通判管辖是在乾隆三年(1738)。这样就出现了时间记载上的矛盾。 且看清朝中央档案是如何记载的吧。《清实录》:雍正八年(1730)九月:“庚辰,移贵州遵义府粮捕通判驻仁怀县旧城,其仁怀县署改驻生界地方,拨把总一员,兵五十名驻防。从雲贵、广西总督鄂尔泰请也”。(以上移县署,拨通判)《清实录》: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吏部议准,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疏言,仁怀县属之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地方,请照郎岱同知、归化通判之例,拨归驻扎仁怀旧城之通判管辖,命盗案件,徵解钱粮,监散兵米等项,归该通判就近管理。从之”。(以上拨三里)《清实录》:乾隆四十一年(1776)五月:“吏部议准,贵州巡抚裴宗锡疏称,遵义府属仁怀通判,远驻赤河,与四川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