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硬件、发展史).pptx

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硬件、发展史).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硬件、发展史)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硬件、发展史)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基础知识 Windows 7 Word 2010 Excel 2010 PowerPoint 2010 计算机网络Internet技术基础 1 NE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发展史;分类;特点与运用;数据处理方式;系统组成; 软件/硬件;性能指标;基本操作;使用与维护。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1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该计算机是一个重30吨,用了18,800个电子管的庞然大物。它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 18000个电子管 占地167平方米 重达30吨 耗电140千瓦 保存80个字节 每秒5千次加、减法运算 价值40万美元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1 历代 逻辑元器件 起始 年份 结构 应用 第一代 电子管 1946年 以CPU为中心 使用计算机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 晶体管 1958年 以存储器为中心 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第三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1964年 以存储器为中心 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文字图像处理功能加强 第四代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1年 核心部件集成在芯片上 应用更广泛,很多核心部件可集成在一个或多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第五代 甚大规模集成电路 1991年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单片机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1 我国巨型计算机发展史 1983年 “银河Ⅰ” 1亿次/秒 1992年 “银河Ⅱ” 10亿次/秒 1997年 “银河Ⅲ” 130亿次/秒 2000年 “神威Ⅰ” 3480亿次/秒 世界排名第48位 2004年 “曙光4000A” 11万亿次/秒 2010年 “天河一号” 2570万亿次/秒 世界排名第1位 2013年 “天河二号” 3.39亿亿次/秒 世界六连冠 2016年 “神威·太湖之光” 9.3亿亿次/秒 世界排名第1位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1 2016全球十大超级计算机 名次 名字 国家+部署地 运算速度 1 顶点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200pf 2 神威·太湖之光 中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无锡) 93.01pf 3 天河二号 中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广州) 33.86pf 4  泰坦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17.59pf 5  红杉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加州) 16.32pf 6  Cori 美国伯克利实验室(美国国家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 14pf 7 Oakforest-PACs 日本,先进高性能计算联合中心 13.6pf 8  K Computer 日本,Riken计算科学高级研究所 10.5pf 9 Piz Daint 瑞士国家计算中心 9.8pf 10  Mira 美国DOE/SC/Argonne国家实验室 8.6pf 计算机的分类 1-2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经琳琅满目,种类繁多。 按其本身的特性可以将计算机分为以下几种: 巨型机(国家科研、国防、国计民生) 大中型机(大银行、大公司、高校、科研院所) 小型机(企业管理、工业控制、医疗设备) 工作站(UNIX 工程技术、图像处理、电影动画、工业设计) 微型机(PC, CPU摩尔定律:每18个月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 微型计算机的种类很多,主要分成两类:台式机(Desktop Computer)和便携机(Portable Computer),目前非常流行的笔记本(Notebook)电脑和平板电脑属于便携机范畴。 计算机的分类 1-2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 英国 1912.06.23-1954.06.07 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同时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 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美籍匈牙利 1903~1957 “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计算机的逻辑图式,现代计算机中存储、速度、基本指令的选取以及线路之间相互作用的设计,都深深受到冯·诺依曼思想的影响。 计算机的分类 1-2 计算机的

文档评论(0)

优秀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