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末日和新生.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500万年前末日和新生

6500万年前末日和新生   从大约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开始,恐龙这一类体型庞大的脊椎动物统治地球长达1亿5千万年之久。然而,翻开地质岩层这部史书,人们却发现恐龙的辉煌几乎在一夜之间戛然而止。经过一场末日浩劫,一次世间炼狱,大部分繁荣的生命荡然无存。然而,一个崭新的生命时代也由此悄然开始。   一层神奇的粘土——发现K-PG界线   故事还要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讲起。   沃尔特·阿尔瓦雷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知名教授,就职于地球和行星科学系。当时他正在意大利中部的峡谷做研究。峡谷是做地质研究的好地方,不同年代的沉积层,一眼便清晰可见。他发现在白垩纪与古近纪石灰岩层中间,夹着约1厘米厚的粘土层——这就是白垩纪一古近纪界线,即K-PG界线(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沃尔特带回了一块岩块标本向他的父亲展示,并提出一个猜想:粘土层代表着一场生物大灭绝,它是恐龙和其它生物灭绝的标志点,因为很多生物只发现于这个粘土层以下,粘土层之上就再没出现过。也就是说它们只在比这个年代更遥远的时代存在,而在粘土层以后的年代中,它们销声匿迹,究其原因,却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   沃尔特的父亲刘易斯·阿尔瓦雷斯在物理学界大名鼎鼎,他是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将K-PG界线粘土送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与弗兰克·阿萨罗和海伦·迈克尔一起研究它的构成。   通过同位素测定,他们发现该土层形成于大约6500万年前。通过和普通岩层对比后,阿尔瓦雷斯发现K-PG界线粘土样本中铱元素浓度很高。铱——钢笔尖上的金属,它坚硬而非常稀有,在地球地壳中实属罕见,但在地球地核中含量充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存在着丰富的铱,那就是在小行星上。因此阿尔瓦雷斯认为,在地壳中发现高浓度的铱,可能是和小行星等天外来客有关。   与此同时,他们在检测K-PG界线中的矿物构成时,发现其中有着细小的矿物结晶,比如撞击石英。这些结晶在陨石坑中也发现过,只有高温高压下才会形成,这也是猛烈撞击的重要证据。据此,阿尔瓦雷斯父子俩,以及核化学家弗兰克·阿萨罗和海伦·迈克尔在1980年6月的《科学》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称,白垩纪-古近纪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小行星撞击造成的。   在论文发表后的几年中,他们检测了来自不同地区的100个K-PG界线土层样本,丰富的铱含量更支持了他们的假设。而按照普通小行星中铱元素的平均含量计算,6500万年前飞向地球的小行星直径约为10千米,相当于一个曼哈顿大小!粘土层中的煤灰粒子和木炭等燃烧产物,则是当时一场全球性大火遗留的痕迹。   玛雅人的天然井——陨击坑在希克苏鲁伯!   阿尔瓦雷斯的假设得到不少人支持,但是要进一步证明这次撞击事件,必须要找到撞击点。研究人员发现,从美国的加州,越是向东南方向走,K-PG界线土层就越厚,到达加勒比海甚至能厚达1米,其中撞击石英的含量也逐步增加(撞击石英含量与所受到的压力有关),这可能暗示着撞击就发生在加勒比海一带。但即便如此,撞击坑依然“下落不明”。   1978年,地质学家格伦·彭菲尔德为墨西哥石油公司从事勘探工作,勘探地点位于墨西哥和加勒比海之间的尤卡坦半岛。所得资料显示,在墨西哥海岸一带的0.75千米深处,有一个马蹄般的巨型大坑,直径约为180千米,中心正位于当地的希克苏鲁伯村。从特殊的地形推断,彭菲尔德认为这???曾经发生过灾难性事件。在没有得到墨西哥石油公司允许的情况下,他于1981年在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上公布了这一发现。   与此同时,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生阿兰·希尔德布兰德在海地考察加勒比海区域的K-PG界线时发现,其土层除了具有高铱含量、撞击石英等陨石坑特征之外,还混有杂乱的岩块,从而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撞击所引发的海啸带来的,而这个撞击点就在附近。   更多的证据接踵而至:他们调用了墨西哥石油公司当年的钻井样本,找到了火山岩石中常见的一种“安山岩”,发现岩层有震动变质的迹象,而且所含成分与K-PG界线相似。更有意思的是,人们从一组卫星资料中发现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有许多古玛雅人用来祭祀的“天然井”,其分布与撞击坑完全符合。这些“天然井”正是撞击坑边缘的滑动和塌陷造成的。这些证据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希克苏鲁伯就是当年的小行星撞击点。   真实的科幻片——6500年前的末日浩劫   让我们再现一下6500万前的希克苏鲁伯。   这一天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恐龙们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丝毫没有想到一场灭顶之灾即将降临。外太空,一颗直径约为10千米的小行星以30千米/秒的速度向地球呼啸而来,直冲加勒比海。地球在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敲敲撞撞的事情发生过不少,小块的陨石或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或落在地上只砸出一个小坑,很多陨石还被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