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起见证繁华.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些年,一起见证繁华

那些年,一起见证繁华   有人看到过20世纪20年代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长江入海口北岸赫然印着“唐家闸”的字样。一个弹丸小镇有幸在世界地图上露脸的,在当时还有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这段轶事见诸《工业遗产的瑰宝:唐家闸》一书。当我在唐闸向该书的作者之一姜平先生求证出处时,姜先生回忆,这是文革前研究者在敬儒中学(现市二中)看到的,并刊载于《一代巨贾张謇传》等传记中。   回望那个年代,唐闸经过以张謇先生为首的实业家二十多载的经营,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工业重镇,进入世界视野、成为闪亮标点应在情理之中。   南通唐闸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开园前夕,回顾唐闸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和世界经济版图上的地位作用,是我们宣传计划的组成部分。62岁的姜平先生,是引领我们探寻唐闸当年商贸盛景的极佳人选。姜先生在南通国棉一厂(前身为张謇创设的大生纱厂)工作了15年,1985年调进南通纺织博物馆后,从事中国近现代纺织史、南通大生系统企业史等研究。2007-2008年,姜平作为课题组重要成员参加了由张廷栖教授主持的唐闸工业遗产普查工作,参与完成《唐闸近代工业遗存调查图录》和《唐闸近代百年工业遗产普查报告》研究课题。更难得的是,姜平是在唐闸东工房里成长的第4代,今年7月才搬出来,他和他的前辈就一直生活在绵延百多年的历史场景中。   一个人,一家厂,一座城   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并付诸实践,起步于甲午战败后的1895年,他选中了位于南通城西北的唐家闸,在水陆近便之处筹建一座纱厂。取《周易·系辞》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定名为“大生”。   从此,这个古运河畔的偏僻乡野一跃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在张謇之前,洋务派大佬们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军用、民用企业,均难逃败局;及至大生横空出世后,至第一次欧战爆发,国内19家华资纱厂中“十八家莫不曾失败易主”,“大生纱厂是唯一成功者”,这是纺织史专家严仲平20世纪40年代的调查结果。大生自1899年开机出纱之后,创下连获厚利21年的经济奇迹!就在这短短的20年里,张謇先生建成了拥有40多个企事业的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企业集——大生企业系统。   姜平认为,张謇在唐闸的成功不仅仅是个经济奇迹,更为可贵的是,以纱厂的丰厚利润为依托,张謇在这里演绎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除了庞大的实业群体外,张謇开启了社会改造工程的崭新模式。辟道路、兴河运、收地引商、建屋启市、开埠通商……一时间,唐闸商贾云集,商埠繁荣,赢得“小上海”“小汉阳”的称誉。   1920年,唐闸镇居民达万户,常住人口已近5万。1930年的《江苏实业志》记载,“唐闸有商店800家之多”。南通大学钱健教授率领的团队在其研究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唐闸-南通的近现代工业社区是中国唯一体系完整、标本意义突出的此类社区。”   鲁迅先生的老朋友内山完造曾两次到唐闸参观考察,他在晚年撰写的回忆录《花甲录》中,有如下的记载:“南通这块地方有一位伟人叫张謇(字季直)……南通还有中国最早的纺织工厂——大生棉纱公司、大生油厂、电灯公司;还有垦牧公司,听说现在还继续运营着。……在中国,南通是一座理想的文化城市。”   一个人,一家厂,改写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走向。张謇先生对于南通早期城市化的规划和改造,许多是在唐闸肇始的。唐闸模式的推广,不仅造就了南通成为民国时期蜚声海内外的“模范县”,更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记忆留下了难得的标本。   唐闸,走进世界视野   1918年,当一个叫做上冢司的日本人来到唐闸时,看到的已是一个繁华的工业城镇:   眺望掩映在几个烟囱之间的直冲云霄的大生纱厂的时钟台时,我们仿佛现在才为宏伟的四周的光景而感到震惊。沿河的一条街,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异常热闹,河边停泊着的数百艘民船装卸着货物。所见这般光景,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活动着的,又是现代化的。……工厂中最壮观的是大生纱厂、复新面粉厂和广生油厂这三个厂……   姜平从事张謇及其大生企业史研究达20余年,从他搜集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描述。上世纪20年代前后,唐闸镇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工业重镇,已经吸引了世界的关注目光。而通过别人的视角来打量当时的唐闸景象,应该是真实和生动的。   1922年,美、英、法、日等国代表团来到唐闸参观,陪同的中国商务印书馆英文部主任邝富灼博士记录下代表团从上海乘船抵达的一路见闻:   在登岸以前,我们就已感受到她的现代气息了。大道旁柳树成行,满载面粉、棉花以及旅客的卡车、汽车在奔驰,高耸林立的烟囱冒着烟,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在回响——一个欢快劳动的日子由此宣布开始了。在江岸边建有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储设施,通过现代化的公路和运河,运输线四通八达。这里有60英里长的硬质路面林荫公路,并有现代化的桥梁相连接。   据邝富灼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