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矿(首采)开采设计说明书.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阳矿(首采)开采设计说明书

汝州市瑞平朝阳煤业公司 开采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汝州市瑞平朝阳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九月 汝州市瑞平朝阳煤业公司 开采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工程编号: 工程规模:0.15Mt/a 矿 长: 总 工 程 师: 项目负责人: 汝州市瑞平朝阳煤业公司 二〇一〇年九月 目 录 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及地质特征 1 第二章 矿井(采区)布置及装备 18 第一节 矿井(采区)储量计算 18 第二节 矿井(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0 第三节 矿井(采区)开拓方式 21 第四节 采煤方法及采掘工作面机械装备 24 第五节 矿井(采区)运输系统及装备 32 第六节 供电、排水系统 35 第七节 矿井(采区)通风系统 41 第八节 检测监控系统 43 第九节 洒水降尘及防灭火系统 55 第十节 压风系统 67 第三章 矿井(采区)巷道掘进 71 第四章 矿井(采区)风量计算与分配 74 第五章 技术经济分析 87 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位置交通 1、 地理位置及交通 二、井田自然地理 本井田为汝州煤田一部分,矿区地势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井田内地面标高+227.0~+246.0m之间,相对高差19m左右。向东逐渐过渡为平原,北、西、南三面环山,均属低山丘陵区。区内可分为山区、岗区、平原,山区属伏牛山东部余脉,山体呈北西西向延展,比较高的山有暴雨山、鹿山等,山区与平原之间为岗区,地形起伏不平呈缓坡状。 矿区内有一条西南~东北向季节性小河流通过,泄水条件良好,矿区内无重要建筑物。 三、气象 据汝州市气象台记录,本区平均年降水量为772.7mm,最大降水量1235.5mm,最小降水量为550mm,而且多集中于7~9月份,降水量相当于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24m/s,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4℃,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为-11.7℃。当年10月至第二年3月上旬为霜冻期,最大冻土深度为22c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区属淮河流域,主要有汝河,地表冲沟发育,且多为干沟,只在雨季有短暂水流,雨后即干。 四、地震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19年至公元1942年的2461年间,平顶山其发生地震84次,河南省发生的八次大地震中七次对该区有较大破坏。其中五次发生于1522年1月28日、1524年2月14日、1556年1月、1558年和1820年8月4日,有民舍倾覆。依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地震裂度区划图和武汉地震测绘大队资料,平顶山矿区地震裂度为六度。 五、电源、水源 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线路,分别引自汝州市朝川变电所17#、19#盘,电压等级6kV,一用一备。 水源:自备井。 六、区域经济和建设材料 本区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仍以农业为主。近年工业发展较快,采矿业发展尤为迅速。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它杂粮,经济作物为辅。 本区建筑材料除木材、金属材料外,水泥、石子、砂、砖瓦均可本地生产。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井田地质构造 (一)区域地质构造 汝州煤田的沉积环境和平顶山煤田类似,在区域地质构造上部处于豫西的北西西向拗褶带(伏牛山)和东西向拗褶带(嵩山)交汇位置,其特点是断裂构造多,褶曲形态变化大,地层和含煤建造情况都与平顶山矿区的地层结构大体相同,断层和地层走向以NW向为主,地层的倾向多为NE向为主;所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层薄,二叠系晚期和三叠系的地层缺失。 (二)区域地层 该区地层发育了自寒武系以来的石炭系、二叠系及第三、四系等地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描述如下: 第四系Q:上部为土黄色~紫红色的砂质黏土,下部为松散状碎石。局部为黄土,厚度0~30m。 第三系R:由紫红色、灰绿色砂质粘土夹砾石组成,半固结状,砾石的原岩为安山岩、石英岩,厚度0-30m。 二叠系P: 1、上统上石盒子组,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煤及砂岩等组成,本区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可分为四个含煤组:(1)第一含煤组,由砖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细~粗粒砂岩和煤层组成,泥岩中一般含铝土质,见黑色及紫色斑块。本组一般含煤3-8层,底部有一层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作为与下石盒子组分界。(2)第二含煤组,以灰色泥岩,砂岩为主,夹有薄层砂质泥岩和煤层,一般含煤1~2层。底部常有一层灰白色、中厚层状的中~细粒砂岩作为与1~2煤组的分界线。(3)第三含煤组,以灰色、杂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互层,一般含煤2~3层。泥岩具鲕粒,富铝土质,有紫班。下部普遍存在一层灰白色、厚层状的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往往含砾,是良好的标志层,通常称为“田家沟砂岩”。厚度约为13.0m。(4)第四含煤组,以浅灰色、灰白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中间夹灰白色砂岩,一般含煤1-2层。 2、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