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docVIP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doc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 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 ■尚永亮黄超 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风格加以受容,是日本文学民族性在具有一定发展程度的日本汉诗中的初步体 现.而受容方式的发展本身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汉诗的演进历程,即如何从对被受容者的简单模仿逐 渐上升到对其神韵的领悟与摄取.随着受容方式的演变,日本文学的民族性在汉诗这一外来形式下逐渐得 到更自如,更完满的体现,最终达到日本的汉诗之境界. 【关键词】日本汉诗;王维;诗风;汉诗日本化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9)08—0130—05 尚永亮(1956一),男,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大 学;黄超(1985一),女,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湖北武 汉430072) 中日两国隔海为邻,生息互通,大部分日本传统文化 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滋养,乃至与 中国文化桴鼓相应,遥映生辉,这是毋庸置疑的.日本汉 诗就是这种影响和滋养的直接产物.在其诞生和发展的 过程中,大量经典的中国诗歌作品传人日本,大量杰出的 中国诗人在日本被熟知和景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 袖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位.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学者藤原佐 世(?一898)所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着录有王维诗 2O卷,这是关于王维诗集东渡日本的最早记载….此 后,平安时代中期学者大江维时(888--963)所编的《千载 佳句》也收录了王维诗中的名句共10联.镰仓时代 (1192—1333)以后,经由五山禅僧们的传播,王维诗的读 者更为广泛;室町时代(1392--1573)最为普及的《三体 诗》中收有王维的不少作品;选录了31首王维诗作的《唐 诗选》,亦于江户时代(1603--1867)中叶被翻刻并广布于 世. 日本汉诗取法于中国诗歌,但绝非博取杂收,而是 有所选择,有所扬弃的.王维诗风固然多样,而其典范性 的风格,是充满禅趣,能涤荡人心的空寂,幽玄之美.正 如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6所云:摩诘五言绝穷幽极 玄……神品也.(P109)大江维时编订的《千载佳句》中, 被收录的王维诗句有1O联,其中8联是与自然物候直 接相关的.而且绝大部分诗句正是用落花啼鸟,草虫山 泉,空林柴门来表现空寂之景,用薄暮与秋色,云雾与钟 声来点染幽玄之境.日本汉诗人对王维诗歌的受容,大 抵不出于此类风格. 实际上,王维诗东渡日本虽早,却没有在落地之初 就开花结果;其空寂,幽玄诗风之受到青睐,是以日本汉 诗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的.如果说从盲目的追步到有 选择的受容是日本汉诗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不断提高 日本汉诗对王维诗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兼谈汉诗日本化的形成过程 受容水平则是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前者的发展结果使日 本汉诗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而后者的发展结果则使其 民族性体现得更为自如,自然.日本汉诗对王维空寂,幽 玄诗风的受容就属于第二阶段,它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 层次. 一 ,对诗题,韵调和诗语的受容 使用既有的题目作诗,在中国的乐府诗中是一种常 见的现象.沿用乐府旧题赋诗,既可扣题而作,也可创作 与旧题完全无关的新内容.而日本汉诗人在创作中沿用 中国诗人用过的题目,则往往不会跃出原诗题旨之外. 如大田南亩写的一首《将进酒》,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 上,乃至作诗宗旨上,都是对李白《将进酒》原诗的沿 袭.又如平南台和永原纪各以《静夜思》为题的两首诗, 也都不出李白原诗秋夜思乡的主题. 江户时代的着名汉诗人荻生徂徕(1667—1728)作 有《山居秋暝》一诗: 独坐空山曲,西风桂树秋. 千峰开返照,一叶舞寒流. 鸟雀喧樵径,猱猿孥钓舟. 惯玩秋月好,出户且迟留. 《将进酒》和《静夜思》都属乐府旧题,而《山居秋暝》乃王 维自拟.荻生徂徕原封不动地沿用了这一题目,又次原 诗之韵,且在内容上也与原诗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 都是写秋日空山的清胜之景,以及对此情此景的淹 留和赏玩——足见徂徕对这首诗爱重有加并积极受 容.且将两诗中对仗的两联拿来比较:徂徕诗的鸟雀喧 樵径,猱猿孥钓舟与王维诗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句式相近,都是将一个动词缀在中间以联系前后. 但徂徕用的是顺叙手法,王维则打破了这种惯常的语言 组织方式——本是因浣女归而使竹喧,渔舟下而引莲 动,在王维笔下却一变而为因竹喧而知浣女归,因莲动 而知渔舟下,不仅迎合了感知的顺序,而且使诗语更为 生动有致.另外,徂徕诗中间两联句式相同,不若王维诗 句式多变.可见,这首追和之作在技巧和意境上都不及 王维原诗.尽管如此,徂徕对王维空寂,幽玄风格的自觉 模仿却是显而易见的. 复如林凤冈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