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加宽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加宽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

延吉至龙井一级公路(延吉段)加宽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延吉至龙井一级公路(延吉段) 加宽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 第一章 概 述 一、编制依据 1、《省道老松岭至南坪公路延吉至龙井段一级公路加宽工程施工图设计》; 2、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规则、条例; 3、国家、交通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采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4、现场踏勘调查获取的资料; 5、企业工法、技术文件及管理体系制度文件等。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或应用的规范标准有: 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交通部《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JTGF40-2004); 交通部《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JTG/F81-2009); 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技术规范》(JTJF71-2006); 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D81-2006); 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04);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 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国家标准《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国家标准《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 国家标准《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2008); 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T5224-2003); 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建设部《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建设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建设部《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交通部《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交通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交通部《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 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 交通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 交通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 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等。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北接延吉市,南联龙井市。是省道老松岭至南坪公路的组成部分,也是延边州“延龙图一体化干线公路网规划报告”中“一环、五出口”一级公路网的“一环”中的一段。也是延吉市至龙井市一条重要的公路通道,昼夜车流量当量8000余辆。原有一级公路各项指标均满足本项目设计标准,根据任务书要求本项目采用路线两侧加宽,路线旧路利用率为100%。 1、路线起讫桩号及全长 起点位于延吉市南岗街与长白路交汇处桩号K1+500,终点位于原有省道老松岭至南坪公路延吉至龙井段一级公路延吉与龙井交界桩号K6+000,路线全长4.497公里(短链长2.914m)。 2、主要工程规模 路线所经地带属山岭重丘地带,沟渠较多。延龙路加宽工程(延吉段)全线设通道桥86.04m/1座,加宽盖板暗涵6道,平面交叉8处,土石方数量19万立方,路面面积14万平米。 3、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植被 本项目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脉北麓,延吉市界内为延吉盆地南面中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起伏但较缓和,两山之间发育冲沟。 4、地层与岩性 沿线区域地质构成简单。地质构造属于延边优地槽构造体系,项目区内地层为燕山期早白垩纪泥质砂岩(Ss)、粉砂岩、泥岩(Ms)互层。第四纪地层(粘土、粉质粘土、砂土、圆砾土、黑土等)。 5、地震 根据《吉林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图》的规定,路线经由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等于0.05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区)。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规定,对路基、桥涵、大型构造物进行简易设防。 6、气象水文 路线所经地区属中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多大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寒冷。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