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级上册第四单元综测试题.doc

苏教版语文七级上册第四单元综测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语文七级上册第四单元综测试题.doc

第四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主(zǎi)__ (bèng)  发 轻风(màn)______ 舞 呼(péng)  引伴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苏州是闻名瑕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苏州的水从任何时候看来都是格外美丽、别据一格的。在薄雾的清晨里,楼房的影子在飘着雾气的水面上若隐若现,显得十分神秘,这如同梦幻般的感受富予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澄清得如银镜般的水便映入我们的眼帘:水中的倒映与现实形成一幅完美的画卷。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8分) ①________ 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②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 _______。? (刘禹锡《秋词》) ④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⑤ ________ 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⑥________ ?? 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⑦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 。 (苏轼《浣溪沙》) 4.读下面一则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3分)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5.口语交际。(4分)   谁让自修课讲话了,谁在课堂上传纸条了,谁在操场上打篮球回来晚了……这些情况,老师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原来是有人向老师打了“小报告”。对于向老师打“小报告”这种行为,一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你是怎么看待打“小报告”这种行为的?请说说你的认识和理由。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3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的尾联反映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7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下列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2分)( )( ) A. 自非亭午夜分 B. 隐天蔽日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千万蔽地(《以虫治虫》) C. 或王命急宣 D. 春冬之时 绝壁或十许丈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E. 不以疾也 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9.“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文档评论(0)

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