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渭河寻拾五千年人文坐标
渭河寻拾五千年人文坐标 追溯方知源头远,源流始觉渭水长。 渭河,是关中的母亲河,流经八百里秦川,在滋润养育两岸人民的同时,孕育出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正如陕西省楹联学会会长张骅所说,渭河流域曾有一千多年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 2007年10月26日,来自全国社会各界的150多名专家学者聚首古城西安,参加“同一条河”渭河健康生命行首届渭河论坛大会,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渭河水文化积淀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五千年后的今天,在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碰撞中,渭河水文化的内涵不断延展,这一路上,我们且行且思,不断探索和寻拾着渭河新的人文坐标…… 河――清浊分明逐浪歌 如果说黄河是摇篮。那么摇篮中的宝贝就应该是渭河。从地理的角度看,渭河无疑是黄河的支流。但是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渭河是主流,是正源,它与陕西潼关以下的黄河流淌方向一致,从西向东,直至大海,在中国的中部形成一条轴线,这条轴是中华的文化之轴,中华文明的书页是以此来翻动的,这就足渭河非同小可的意义。 从洪荒远古起,悠悠的渭河水就缓缓地流淌着。在渭河的岸边,巍峨的秦岭山脉连绵蜿蜒,八百里秦川如同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那儿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矗立的大、小雁塔都在诉说着古都的繁华;那儿埋藏着许多人的帝工之梦,诗人李白曾举杯邀明月,伟人玉环曾荡波华清池,粗壮的关中汉子吃着羊肉泡馍、吼着秦腔唱着大戏、剪着窗花吹着唢呐――优哉游哉地过日子;还有咸阳古道上的那一抹斜阳、灞桥边依依惜别的柳枝,多少年来都成为文人墨客寄寓离愁的象征……这些都是渭河水文化源远流长的典范。 渭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经是一条四通八达的黄金水道。那是公元前一千余年的事情了,周文王为了迎娶他的妻子,曾经在渭河上用船舶联结成一座桥梁,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座船桥。而到隋唐以后,渭河更主要承担着漕运的任务,向京都运粮,向边疆运兵,成为关乎王朝兴衰的运输大动脉。 “泾渭分明”的成语,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泾渭分明”原指渭河清、泾河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两河的交汇处,如此奇妙的景象长达数里,绵延不绝。唐代诗人杜甫《秋雨叹》中有“浊泾清渭何当分”的诗句,据推断就是这则成语的一种雏形。 实际上,随着历史的变迁,泾渭两河的清浊是在不断变换着角色的。不管是泾清渭浊也好,还是渭清泾浊也罢,两条河流颜色的相对变换都能直接反映或间接推断出周边社会地理环境的变迁,所以渭河水文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志、一种历史的标记,它在某种程度上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变化。 城――八百里秦川伴水生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的发祥与发展与水密不可分,城市和水更是相伴相生。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催生了古印度文明,而渭河及至黄河则哺育了华夏文明,渭水流经的城市如同撒落的珍珠―样镶嵌在关中大地上。 从渭源鸟鼠山的滴水山泉开始,渭河一路不拒溪流、逐渐莽荡,它曾多次挣脱黄土高原与秦岭的夹峙。并拓出一片片坦荡的河谷。在流经818公里后,渭河踌躇满志地在潼关直直朝黄河切入,形成了古老中国的文化横轴和独一无二的历史时空。陇西、天水、宝鸡、凤翔、岐山、咸阳、西安等等中国历史上璀璨无比的城市――兴起。中国周、秦、汉、唐无一不建都于关中渭河平原,就是因为关中三面被山脉拱卫,是一处进攻固守皆宜的好地方。同时,渭河流域的大小河流网络关中,为灌溉五谷和人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先说周朝,其先祖曾经发端于渭河支流的漆水河流域。姬昌、姬发先后建都的丰、镐二京,应该是渭河流域第一次出现的大都市,两座城堪称“姊妹城”,相距不过50华里,中间有大道相连,相互依存,一直持续了350多年;面对周王室的东迁和关中的空虚,秦朝把都城定在了与西周故都丰、镐二城隔渭河相望的咸阳。这里又是关中平原最开阔肥沃的地段。应该说,是渭河中下游的八百里秦川的地利,将秦人的事业托向巅峰,实现了一统中围的帝业。 紧随秦朝之后的西汉,也将都城定于离咸阳不远的渭河南岸。渭河南岸丰富的水源,保证了西汉盛期长安人口急剧增多而对水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西汉长安城运用渭河水资源的优势,曾首创了古代中国都城供水系统工程,包括建立水库(昆明池等)和架设“飞渠”(即现代的高架渡槽)。 “八水绕长安”,这是古人对隋唐长安城优越地理位置的形象肯定。在盛唐时期,长安人口已逾百万,如果没有充足的天然水源和如此密集的供水网,是很难维持这个中世纪国际大都市的正常运转的。唐朝之后,中国帝王的“王气”东移,关中平原从此失去作为国都的地位。长安城的地面供水系统也就逐渐荒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