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侨博物院三件珍瓷
华侨博物院三件珍瓷 华侨博物院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门市,面对着碧波荡漾的大海,与我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它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光辉”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1921年創办厦门大学后,1956年又一伟大教育工程,当年从全国各地征集6000多件文物。这里介绍三件馆藏的一级品瓷器与大家共赏。 东汉褐釉堆贴熊纹五罐瓶 五联瓶因其造型而得名,又称魂瓶。通高36.5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11.5厘米(图一)。全器由三个主罐从小到大、上中下三连式,呈三腹双腰葫芦形。最上层为一件完整的罐形器,圆唇、盘口、细颈、斜肩、扁圆腹,底足收敛与中层主罐口相连。在中层主罐的肩部等距离围塑着四个相同小罐,四个小罐小于主罐,四小罐与中层主罐连为一体,但与主罐不相通。中层主罐底足收敛,与下层罐口衔连,底层主罐比中层主罐略大一囤,在其肩部一周贴塑四只对称的熊,熊作拥抱状,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中层主罐和下层主罐腹部均饰三道弦纹。东汉魂魄上的装饰比较简单,没有三国、西晋时期那么繁缛奢华。 此件东汉褐釉堆贴熊纹五罐瓶,造型优美,层次分明,显示出当时较高的制瓷工艺水平。整体成型系分段拉坯粘接而成,动物和小罐造型则采用堆贴、捏塑,结合镂、刻、划、雕等手法。通身施酱褐色釉,施釉不到底,釉薄且施釉不均。釉厚处光润,有细碎开片纹,局部有剥釉现象。底足露胎,胎色灰黑,胎质不致密,表现出东汉瓷器的原始性和沧桑感。 魂瓶,俗称谷仓罐、堆塑罐,魂瓶专为随葬烧造,是东汉一西晋墓葬中流行的一种随葬品。人死了以后,一对魂瓶放在棺材的头部,按男左女右排序竖放两个魂瓶。冥用魂瓶都是一对,其意思一个是魂睡的,一个是魄歇的。魂瓶作为死者的陪葬明器,罐身上堆塑的人物、动物、亭台、楼阁,家畜、家禽等,既是为亡魂准备食物的器皿,也是人与亡魂沟通的桥梁。是当时人们祈求田园富庶、六畜兴旺、登临仙境的美好愿望的表征,同时也象征着财富和权势。 魂瓶的器形,初为罐形,后来则多呈瓶状。如广州市博物馆藏一组西汉墓葬出土的魂瓶,从单独一个罐到双联罐、三联罐、四??罐、五联罐,身上光素无纹,罐底部三足,盖上有动物形钮(图二)。五联罐造型为五个罐大小尺寸相同,四个连体为正方形,第五个放在四连体的中央,五个盖钮上均有一个鸟形装饰,圈足。出土时每个罐中还有干果一类食物,是供墓主人死后食用之意。广州市博物馆藏这组西汉墓葬出土的魂瓶,与厦门华侨博物院藏东汉褐釉堆贴熊纹五罐瓶,属于两汉时期不同地区的五联罐瓶,可见,魂瓶从西汉的带盖罐五联罐发展成不带盖的五联罐瓶,就是从罐形逐步发展到瓶状的实物佐证。魂瓶到了三国、两晋时期,五联罐瓶再次演变为繁缛的谷仓罐,罐、瓶慢慢演化成房屋,堆塑发展成人物、亭台、楼阁、飞鸟、走兽等。这种“魂瓶”、“谷仓罐”葬俗至东晋时逐渐消失。 东汉王朝是反对厚葬的,在不能把大量财富随葬的情况下,富人们想死后仍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富裕美满、幸福安康、悠闲自在的生活,而穷人则希望死后不再是穷困潦倒,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魂瓶大量运用,满足了人们死后去另一个世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把生前所祈求的愿望和追求都反映装饰在魂瓶上,把天上、人间、远古神话与日常生活糅合在一起,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既有现实主义内容,又具浪漫主义色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件东汉褐釉堆贴熊纹五罐魂瓶,其风格与常州博物馆在文物调查中征集到的,1970年出土于常州市新闸乡王家塘东汉墓中的魂瓶,以及浙江黄岩出土的东汉晚期青瓷五联罐魂瓶年代相近,保存完好,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西夏黑釉剔花双耳瓶 两夏瓷器的闻名于世,是因20世纪初沙俄科兹洛夫两度到内蒙古黑城进行盗掘,盗走大量的西夏文书、经卷等珍贵文物。特别是西夏文史籍及字典的发现,为西夏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其影响之大,曾引起轰动。此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陆续发现西夏的遗址和墓葬,出土大量西夏文物,随之也发现了西夏瓷器。 厦门华侨博物院20世纪50年代征集回来一只西夏黑釉剔花双耳瓶,为院藏1673件瓷器中唯一的一件西夏瓷器。这件双耳瓶,高34厘米,口径5.3厘米,底径14厘米(图三)。小圆口、圆卷唇、竹节颈、圆流肩、圆鼓腹,近足处滚圆腹内敛,圆圈足,肩部饰一对扁叶状系耳。通体施黑釉,施釉不到底,下腹近底处及圈足露胎。腹部主体纹饰为黑釉剔除其余,露出白胎大叶海棠花纹,形成白地黑花。肩部和下腹部各划两道弦纹,呈醒目的黑釉白色弦纹装饰,黑釉如漆,与线条简练的白花及弦纹形成鲜明的对比,美观而大方。其刀法娴熟,剔出的纹饰简约、流畅、豪放。因西夏烧瓷和宋代北方许多窑系一样,用煤作燃料,炉温较高,故烧出的产品胎质致密坚固。据考古发现,这种黑釉剔花罐在内蒙古、宁夏灵武窑,甘肃武威河西一带均有出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