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广播新闻三件法宝.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好广播新闻三件法宝

写好广播新闻三件法宝   如何紧紧抓住音响、细节、故事这三件法宝,写好广播新闻,抓住听众的耳朵,是广播人需要不断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注重音响的运用   广播音响是广播参与媒体竞争、凸显广播自身特色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说电视新闻靠画面吸引观众,那么广播新闻则是以“音响”取胜。所以,充分运用好自己手中的话筒,发挥广播特长,学会用音响写新闻,应该成为每一个广播记者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用音响写新闻,已经成为广播人的共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已做出了示范。以领导活动报道为例,以前大都是文字一篇,与报纸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简短些罢了。如今,音响出现在领导人出访、会见等活动中,一批出色的录音报道采制出炉,大大增强了广播新闻的竞争力,赢得了听众。   用音响谋篇布局,展开故事、实现时空转换、再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丰满人物的性格、丰富听众的想象,可以使听众闻其声如身临其境,听其言如见其人。这是广播新闻的亮点和特色所在。《小琼和她的家》(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2年广播社教节目一等奖),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故事,折射出一个古老民族的今昔,让人回味无穷,确是一篇成功的录音报道。潺潺的流水声,小羊咩咩的叫声,羌语羌调的叫卖声,羌音古调演唱的《敬酒歌》、《送别酒歌》,游客兴之所至时的引吭高歌……这些音响,不仅是录音报道起承转合的过渡性音响,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趣,而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山寨,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科学发展。这些音响,是妙笔生花的文字无法替代的。在采访中,有经验的广播人总能同时用耳朵和眼睛去获取报道对象的第一印象,捕捉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音响,并在后期制作中巧妙地运用。这是广播人的“一招鲜”,值得下工夫研究和实践。   并非所有的音响都能进入广播。音响有“有效音响”和“无效音响”之分。把“有效音响”引入广播新闻中,能增光添彩;而把那些失真的音响、噪音等“无效音响”引入广播新闻中,则会大大削弱收听效果。   “有效音响”中,又有“典型音响”和“一般音响”的区别。“典型音响”值千金,能够充分凸显新闻的价值,增强新闻的震撼力。相反,“一般音响”使用得再多,也不会让这条新闻在听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广播人要学会舍弃,不要敝帚自珍,心疼自己辛辛苦苦采制来的那些“一般音响”,感觉用不上可惜了。   注重细节描写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广播新闻更是要少些议论、多些细节描写。一则好新闻,要从内容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达给听众,做到引人入胜,使听众久久不忘。在这方面,细节描写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阅读近年来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新闻作品,可以欣喜地看到,广播人非常注重细节在新闻作品中的运用。有些作品能够获奖,细节的运用功不可没。   着笔时立意为先,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描写,可以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一篇广播新闻,只有事实的陈述而不含一个细节描写,就好似一幅画只有远景没有中景和近景,内容再好,也难以吸引、感染、打动读者。如果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就可以让新闻发生时的场面、情景、人物,以及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性格等浮现在听众眼前。   细节描写还能够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广播新闻要把人物写活,必须重视细节描写,使人物活起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批批广播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社会,写出了大量以细节见长的好作品。2011年8月1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的“贵州丹寨组织‘党员摩托送水队’为村民送水”,就是这样一篇值得称道的作品。崎岖山路上又尖又硬的石头、村支书的摩托车爆胎、为残疾老人杨昌怀家送水等一个个细节,生动丰满地刻画了在持续的旱情面前为群众义务送水的“党员摩托送水队”的精神风貌。   细节描写必须处理好细节与主题的关系。细节的作用就是画龙点睛。有了典型细节,新闻就活起来了,主题就深化了。另一方面,如果细节运用不当,偏离主题,就会弄巧成拙。所以,广播人掌握了在用细节写新闻时,必须认真选择,周密构思,用独特的新闻眼光和敏锐嗅觉去捕捉生活中那些能够表现主题、符合人物个性的动作细节、语言细节、场景细节,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新闻中去,使新闻作品生辉增色。   要写出故事性   在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客观的前提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亲近性、可信度。西方新闻采写中,常常把“story”当做“news”的代名词,把采访新闻叫做“to cover story”,头条新闻被称为“head line story”。西方新闻报道中有一种明显的故事化写作倾向,许多名牌大报的总编辑都要求记者“以故事写新闻”。1996年2月,记者颜长江在《羊城晚报》上连载《泌阳奇案广州洗冤》。他用中国民间故事和古典章回小说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