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老出版人“小背心”.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件老出版人“小背心”

一件老出版人“小背心”   暮春时节,接到老出版人喻建章先生寄来他主编的出版人诗集《海滨诗草》(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典型的布面小精装。摩挲之下,不禁生出无尽思索。   喻建章先生是典型的老出版人。虽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进入出版界时,已经退休的喻先生仍在负责江西的出版科研工作,与他时有过从,但我对他有进一步了解,缘于前几年为他编辑出版回忆录《我的七十年出版生涯》(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光从书名,就可以知道他作为出版人不同寻常的经历。喻先生生于1925年,在“七七事变”后十日通过面试,十二岁时即成为中华书局南昌分局的一名学徒工。此后终其一生,先生都在出版业中服务贡献:抗日八年,他与中华书局同仁在战火中不屈不挠,顽强播撒书香以书报国;新中国成立后,身在领导岗位上,积极参与传统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时期,奋力推动江西出版事业大发展;1990年代退休后,仍渔舟唱晚,负责江西出版科研工作,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即使在今天,年近米寿的他身居家中,仍尽力关注出版业的发展动态,时有文章发表,或回忆旧事,或纵论时事。这一长达七十多年的出版人生历程,不仅在江西一地,即使全国出版界,亦洵不多见。2012年恰逢中华书局成立一百周年,历史何其多情,得以让喻先生这位老中华得以一睹其盛。从当年的学徒到资深的出版人,喻先生成长、追求的经历,堪称20世纪中国出版人的缩影。去年底江西出版工作者协会曾专门为他召开过出版工作纪念座谈会,邀请我作为回忆录的编辑去发言。恰好有事无法脱身,只好以我编辑回忆录后的编余札记《是回忆录,更是启示录》应命。札记曾经发表在《中国编辑》2010年第1期。分为《从学徒到资深出版人:合格的出版人是如何成长的》与《为书籍的一生:真正的出版人是做什么的》两部分,阐述了我在编辑过程中所体味到的旧年出版人的特质与风采。说是编余札记,其实从文章名,可以看出那是我对喻先生所代表的一代老出版人的回忆录的总体评价。   犹记得回忆录中有《参加全国青岛总编辑读书会》一节,回忆作者1980年参加中国版协在青岛举办的第二期全国编辑干??读书会的旧事。其中说:1980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阶段,全国各行各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出版业也不例外。国家出版局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鉴于各出版社总编辑业务繁忙,身心难免疲惫,决定于当年8月18日至9月28日,在青岛市举办一期总编辑读书会,让参与的学员们摆脱一切事务,静下心来读点书,联系实际,相互交流业务经验,同时放松身心,调整一下健康状态。设想是一举三得,实践也证明取得了预期效果。参加读书会的有四十余人,全都是出版社总编辑或编辑部负责人,学员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加工作的中年人,大多数是全国出版部门的主要业务骨干、在出版岗位上奋战不息的老出版人。国家出版局对这期读书会很重视,特委派时任局办公室主任兼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宋木文同志专职主持会务工作。当时学习气氛浓郁。学习采取“三自”方针:自我阅读,自由讨论,自写心得。喻先生在回忆录中介绍了学员们攻读的经典,包括《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等。学而不思则罔,课余学员思想碰撞,激烈讨论,兴味盎然。当时的地方出版社仍是综合出版为主,但回忆录中提到,读书会上同仁们已经在热烈讨论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包括专业分工之大势所趋。读书之余,意兴未已,学员们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将诗歌打印汇集成一册油印诗集。回忆录出版后,当年的“学友”从中读到喻先生仍保存这一册诗草的消息,纷纷来信求索复印件。我曾经在编余札记中特别提到像喻先生那一代学徒出身的出版人,有着在资料保存方面细致用心、持之以恒和巨细不遗,秉承“敬惜字纸”古风的特点。去年,喻先生在旧文件中找到这册诗草,“封尘30多年,已风黄憔悴,重读之后,有如走失的婴儿重逢的喜悦”(《编后》)。在当年读书会的负责人、后来的新闻出版署长宋木文先生等人奔走之下,诗集以《海滨诗草》为名出版。正如喻建章在致宋木文信中所说,诗草“以诗的形式记下了读书和各种活动以及参加者的心情”。在今天读来,从诗艺的眼光看,选出的88首诗,并无可大加赞赏者,更非篇篇佳作,但其作为出版史料的价值,却毋庸置疑,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出版工作者的愉悦心情,以及1980年代出版界的时代风貌;在出版人如何紧随时代脉搏,充电提升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启示。   开卷翻读,质朴甚至不成韵的诗草之中,刚刚走出十年动乱、万事待兴、文人豪情满怀的迎春气息,扑面而来。“新春回大地,东方旭日升。举国春意暖,兴起读书风。出版不落后,办起读书班。……聚来八方客,挤出忙中闲。同来多壮志,攻读不怕难。……四化齐尽力,出版竞繁荣。相励又相勉,携手共长征。”(裴植《读书乐》)“不是休美客,读书非有闲。未作寄生虫,下笔写万言。协会新气象,令人开心颜。”(郑公盾《赞编辑干部青岛读书会》)“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