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诗经 樸質敦厚的北方文學.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诗经 樸質敦厚的北方文學

第二講 詩經 樸質敦厚的北方文學 詩歌的源頭 ☆源起於勞動 ☆《尚書?舜典》:「詩言志。」 ☆《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 言為詩。」 ☆《說文解字》:「詩,志也。」 ☆《文心雕龍?明詩篇》:「詩者,持也,持人 性。」 《詩經》之名義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原先僅稱「詩」或「詩三百」。 詩與書、易、禮、樂、春秋之被稱為「經」,約起自戰國晚年。 「詩經」二字連稱則始於《史記》。 作者 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為此詩 小雅節南山--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大雅崧高--吉甫作誦,其詩孔碩 大雅烝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各篇作者什九無考,僅以上四詩言及作者 之姓或名 。 時代 最早的篇章:周頌前三篇〈清廟〉〈維天之命〉〈維清〉皆為祭文王之詩,必作於武王之世。 最晚的作品:曹風〈下泉〉 ★詩經產生年代,約自西周武王初年, 至東周敬王五年(西元前1134-西元 前515) 何以彙集成書? (一)由於獻詩:《國語?周語》:「為 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 制於列士獻詩。」 (二)由於采詩:《禮記?王制》:「天 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師陳詩,以觀 民風。」 六義(1) ★詩的體裁 ?風、雅、頌 六義(2) ★詩的作法 ?賦、比、興 風 ★各地民歌,由采詩官搜編而成,非一時一地一人 之作。 ★《毛詩?序》:「風,風(諷)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曰風。」 ★風有三義:風俗、風教、諷刺。 風 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鄶、曹、豳,共一百六十篇,能表現各地的民情風俗習慣。 國君以詩教化百姓,百姓以詩諷刺君王,可以潛移默化,移風易俗,也可以諷刺施政得失,反映 民情。 雅 廟堂宴饗的樂歌,出自士大夫之手。 《毛詩?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雅 朱熹《詩集傳》:「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會朝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 雅也就是「夏」,所謂雅者,於地為中夏,乃黃河流域文化較高之地。於聲為正聲,乃今所謂官話。 今本《詩經》有小雅80篇,大雅31,合計111篇,實存105篇。 頌 宗廟祭祀的樂歌。《毛詩?序》:「頌者,容也,以其成功告於神明也。」 「容」有形容、讚美之意。 《頌》都是歌頌神靈的詩,有歌而兼舞之 義,除歌詞之外,兼有舞蹈。 今本《詩經》有周、魯、商三頌。 頌 《周頌》31篇,大都為西周初年的作者, 時間最古。 《魯頌》4篇為春秋魯僖公時的作品。 《商頌》5篇,係春秋宋襄公時的作品,宋 是商代的後裔,爲表示尊古,故稱 《商頌》。 賦 作「布」解。直陳鋪敘,也就是用直接敘 述的方式寫詩。 朱熹《詩集傳?周南?葛覃》注:「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 作「譬」解,比方譬喻。 朱熹《詩集傳?周南?螽斯》注:「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用修辭學上的 「譬喻」法。 興 作「起」解,引發觸起。 朱熹《詩集傳?周南?關雎》注:「興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因感 而興,詩人由外在的事物觸發內在的情 志。 孔子與詩經 《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袵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義。」 孔子與詩經 孔子刪詩之說,後是反對者甚多,各家意 見約有五項: ?未見孔子自言曾刪詩之語。 ?孔子謂「鄭聲淫」,而鄭詩今仍存而 未刪。 孔子與詩經 ?季札觀樂在孔子前,當時所歌之詩,皆在今詩 經內,可見孔子前後詩之內容相同。 ?逸詩見於《論語》者,不悖禮義,若孔子刪 詩,何以刪此而留鄭之淫詩?可見孔子未刪 詩。 ?諸子言詩,皆舉三百之數,可見詩原為三 百。 參考書目 屈萬里 《詩經釋義》 華岡出版部 王靜芝 《詩經通釋》 輔仁大學文學院 朱守亮 《詩經評釋》 學生書局 袁 梅 《詩經釋注》 濟南 齊魯書屋 馬茂元 《詩經鑑賞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