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移动文物-赤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文字: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随着第七批国保单位的公布,这一数字还将大幅提升。 * 文字: 其中,文物业藏品数达3000余万件(套),一级文物6.72万件(套)。每年还会新增出土(出水)的万余件珍贵文物。 *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情况 国家文物局 2013年6月3日 物质文化遗产(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 国有馆藏文物 民间收藏文物 一级文物 珍贵文物 一般文物 二级文物 三级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名城、村镇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记的文物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移动文物 一、我国文物的基本情况 不可移动文物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 国务院已经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1943处。 有34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文物系统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 文物业藏品数就达3018.54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6.86万件套。 * 二、普查:遗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法国:永不落幕的系统工程。 1962年通过了古迹和艺术财产普查的法律,由此兴起了一次全国性的文化遗产普查,“从小汤勺到大教堂”。普查至今仍在进行。2007年,法国成立国家文化遗产普查委员会,约300人从事遗产普查工作。普查的范围包括:建筑与规划,物品和用具,无论是共有还是私有,时间范围从5世纪直到前30年。 二、普查:遗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1996年进行第四次修订时,设立了文化财的登录制度。指定文化财和登录文化财。 韩国:1960年代自主进行了大普查。1962年颁布《文化财保护法》以来进行了全面普查。 中国:1930年《古物保存法》、《古物保存法施行细则》规定,由保存者将古物造册并记明古物之种类、数目、现状暨所在地及在历史或学术上之关系,连同照片一并送请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登记(包括私人藏品)。 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缘起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曾开展过三次全国性的文物普查,但始终没有开展过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 2012年2月《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文物普查、登记、建档、认定制定,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编制国家珍贵文物名录。 2012年3月,刘延东国务委员在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总结会议上提出: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 国务院15个部委组成的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就落实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如何具体部署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及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定的“第一次普查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进行了专题研究。 普查领导小组成员间就宗教、档案、图书古籍等具体实施范围和工作方式等达成一致意见。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正式向全国印发了“第一次普查的实施方案”。 2013年4月18日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对普查工作的组织、质量控制、技术路线、成果应用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部署,并要求科学、规范、有序、高质量地完成好普查工作。 四、普查对象 以上150万国有单位为首轮普查对象;25%的单位存在文物认定需求。 全国国有收藏单位: 文物指1949年(含)以前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 国有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 图书馆、档案馆 各级党政军机关(驻外机构) 国有企事业单位 五、普查的范围: 考虑到文物指1949年(含)以前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 国有博物馆收藏的1949年后重要的实物资料、艺术品、民族民俗文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标本。 涉及所有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部分宗教寺庙场所。 14项信息,包括10项基础特征,4项保管信息: 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包含数量、来源、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等。 六、普查登录的信息 七、普查实施周期 2012年11月—2013年8月:普查准备、单位调查及平台试运行; 2013年8月—2014年8月:各地有序开展采集认定, 同时,办公室组织对已有的资源导入审核工作; 2014年8月—2015年8月:数据采集汇集及服务的试运行; 2015年8月—2016年8月:采集认定; 2016年8月—年底:评估总结 八、普查方法 联网直报 以联网方式进行数字 化申报、审核及管理,形成国家统一资源库及文物数据中心; 动态管理 随机录入、即时管 理;易于统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