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道德观-电子工程学系.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T道德观-电子工程学系

Copyright 2005 John Wiley Sons,Inc Chapter 12 1 IT 道德觀、衝擊與安全性 本章概要 道德議題 IT對於組織與工作上的衝擊 IT對於個人工作上的衝擊 社會的影響與網際網路社群 資訊系統的弱點與電腦犯罪 保護資訊資源 學習目標 描述跟資訊科技相關的主要道德議題與找出發生的狀況 找出資訊科技在組織架構、權力、工作、監督與決策制定等的主要衝擊 瞭解電腦帶給人們潛在的去人性化,以及其他資訊科技潛在的負面衝擊 找出資訊科技的一些社會衝擊 描述資訊安全遇到的許多威脅 瞭解許多用於保護資訊系統不同的防禦機制 解釋IT對於災難復原的稽核與規劃 12.1 道德議題 道德(Ethics):哲學上的一個分支,處理對或錯的事情。 道德碼(Code of ethics):指引公司或組織中成員的 一套準則。 道德議題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隱私權(Privacy) 正確性(Accuracy) 所有權(Property) 存取性(Accessibility) 保護隱私權 隱私權(Privacy):是單獨一人的權利,並且有免於不合理的個人干涉行為。 以下兩個規則已經在許多國家裡的法院判決中關係相當緊密: 隱私權不是絕對的:隱私權必須跟社會需求相互平衡。 民眾知的權利比個人隱私權還要重要。 保護隱私權(續) 電子化監視(Electronic surveillance):藉由電腦追蹤人們的活動,不論線上或是離線。 隱私權的政策/章程(Privacy policies/codes):組織關於保護顧客、客戶以及員工隱私權的指導原則。 保護智慧財產權 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由個人或是公司建立的不可分割的資產,受到商業機密、專利以及版權等法律的保護。 商業機密(Trade secret):智慧上的工作,像是商業規劃,是公司的機密而非公開資訊。 專利(Patent):批准專屬的擁有者對於其發明物或是過程專屬有20年權利的文件。 版權(Copyright):提供所有人對於其智慧財產權具有壽命加上70年權利的法律許可。 12.2 IT對於組織與工作上的衝擊 資訊科技的使用,最近大部分是網站,已經帶給許多組織很多的改變,像是架構、授權、權利、工作內容、員工職業上的途徑、管理以及經理人的工作等。 組織將如何改變? 更重視組織的階層架構。 管理上的改變。 權力與地位。 工作將如何改變? 工作內容 員工的職業階梯 經理人的工作 12.3 IT對於個人工作上的衝擊 我的工作會被剝奪掉嗎? 去人性化與心理上的影響 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人性的喪失。 資訊焦慮(Information anxiety):因為資訊超過負荷所引起的焦慮。 對於健康與安全上的影響 人體工學(Ergonomics):一門研究如何讓機器與工作環境適合給人類使用的學問。 12.4 社會的影響與網際網路社群 殘疾人士的機會 生活品質的改善 科技與隱私權 數位落差 言論自由對抗審查制度 垃圾內容的控制 虛擬社群 科技與隱私權 描述群眾的影像以追捕罪犯 Cookie與個別的隱私權 千禧年數位版權法案與隱私權考量 數位落差 存在於一般民眾對於電腦科技,目前則是代表網站相關科技使用能力上的差距。 網咖(Cybercafés):可以提供只需少數費用就可以使用網際網路終端機的場所。 言論自由對抗審查制度 垃圾內容的控制。 垃圾內容(Spamming):在網際網路上混亂地散佈訊息的惡習。 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ies) 成員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聯繫與溝通。 12.5 資訊系統的弱點與電腦犯罪 身分證竊盜(Identity theft):某些人使用其他人的個人資訊建立偽造的身份證,然後進行詐欺的犯罪行為。 資訊系統的威脅可分為非蓄意的或是蓄意的。 非蓄意的威脅 人為的疏失 環境的危機 電腦系統的故障 資訊系統的弱點與電腦犯罪 蓄意的威脅 竊取資料 資料不適當的使用 竊取電腦主機的計算時間 竊取設備以及/或是程式 故意的資料操作、進入、處理、轉換或是編碼 罷工、暴動、破壞、惡意傷害電腦資源 病毒攻擊 電腦濫用 網際網路上的詐欺行為等 安全性的威脅 IT安全性的項目 電腦犯罪的型態與罪犯 駭客(Hacker):外部人士滲透到電腦系統中,通常沒有犯罪意圖。 惡客(Cracker):有惡意的駭客。 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跟內部人士建立不適當的信任關係,以獲取敏感性資訊或是非授權的存取權力然後影響到安全系統。 網際犯罪(Cybercrimes):在網際網路上從事的非法行為。 網際戰爭(Cyberwar):國家的資訊系統可能會因為具有破壞性的軟體大量的攻擊而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