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一个文学鲁滨逊.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心,一个文学鲁滨逊

木心,一个文学鲁滨逊   2012年3月,《木心作品8种(珍藏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礼盒,收入《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西班牙三棵树》《素履之往》《我纷纷的情欲》《鱼丽之宴》八种图书,这也是木心经典著作的珍藏版。阅读木心再次成为读书界的话题。   世上的确是有这样一些作品,被人鲜明地分成两个阵营:一路喜欢得如醉如痴;一路则厌烦到看都不想看第二眼。   木心,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传奇文人引文坛争论   木心1927年出生在浙江乌镇东栅,原名叫孙璞,号牧心,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孙家花园距茅盾家不远,木心幼时常到沈家借书。而他的私塾先生便是著名词人夏承焘。木心喜欢《诗经》,从小诗书浸润,这在他的文字里不时显现。他在国内生活到1982年才赴美定居,时年55。人们不熟悉木心,这也难怪,一则浙江人才辈出,二则他先前的主要身份是画家。还算好,他够有闯劲——他在55岁时自费出国赴美,两年后靠卖画立住脚跟;还算好,他够有文艺情结——在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之后,他依然能够握紧手中的笔;还算好,他够健康够长寿——他活到2011年,84岁时才在故乡优雅地仙逝。这一生,烟柳繁华地里待过,温柔富贵乡中离尘,若要没有期间的苦乐年华,他岂能成为“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他的确是个传奇。他的身世本身就是传奇;他的美术作品也是传奇;在七八十岁上因为文学作品闹得文坛上一阵喧嚣,更是传奇!在这个阅读泛滥的时代,有谁,还会为了一个老头子的文字而吵吵闹闹呢?   正方:要早点读到木心   吵闹的甲方代表人物是木心的弟子陈丹青和阿城、何立伟、陈子善、陈村及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等,他们是最早一批在内地传说木心的人。   一个年过半百、跑到美国去讨生活的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个能量?   陈丹青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曾结识木心先生。”“木心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极少的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陈村是第一位将木心的文章逐字逐句全文打入电脑,于新世纪发布在网站上的人。他说他读到《上海赋》,“如遭雷击”,乃为文宣告说:“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他指出:“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因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木心实际在年轻时代就一直在写作。从14岁起,他创作了一百多个短篇和八个中篇,写了整整20本,但在1970年的抄家中全部遗失。1984年至2000年,木心写出了12本小说、散文和诗集。散文集有《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有《西班牙三棵树》、《巴珑》、《会吾中》、《我纷纷的情欲》;小说集有《温莎墓园日记》。2006年初,木心的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就曾加印三次……事实上,早在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便为木心特设“散文展览”专号,风靡台湾。而那时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也已经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反方:很失望木心的文字   可恰恰就是陈丹青他们这些拥趸的声音与木心作品的热卖,引来了以《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人民文学》的邱华栋等“反方辩手”。朱伟写下了《木心的尴尬》。他说:“在我看,木心作为一种文化标本,有他自己的价值。一个八十多岁人,从走进社会到1949年十多年,中国传统文化接触一个尾巴而已。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二十多年,洗心革面,尽管不情愿,烙印还是根深无法剔除。这是木心先生最主体的文化根基,他所写《上海赋》,其实也是五六十年代蝇营狗苟之上海市井。然后到美国,以美国态度来看他实际只接触一个尾巴的文化五千年与二十年的文化贫乏。”邱华栋则干脆认为陈丹青是个“托”。他说:“陈丹青领衔主演,推荐木心的文章让大家看。由于陈丹青是勇敢的教授,说了些真话,又是杰出的画家,我自然很重视他的推荐,买了一本木心的书。看了之后,非常失望。这么一个小里小气的老文人的东西,被陈丹青托成这样,实在不理解。我实在是很失望木心的文字,零碎,无聊,散漫。我看他从来都不可能写出来一本有长度、厚度和难度的东西的。”   有意思吧?皆是文学圈里的人物,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事实就是如此,木心的作品就是喜欢的奉为经典,贬低的说他矫揉造作,语言太过雕琢。这冰火两重天,倒让这木心充满了魅力。   评说木心,为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