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十万分之五选择.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极十万分之五选择

南极十万分之五选择   南极特辑   在这个星球上,有一个面积超过中国和印度之和的大洲。   在人类挤满了整个地球的今天,在我们感到拥堵、竞争、群体压力的今天,这片大陆却亘古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原住民。因为这里是人类生存的禁区,是大自然设下的最后一片屏障和净土。   但人类对于极地的崇敬和向往,追寻与梦想从未停止过。   从18世纪末人类首次驾船进入极圈开始,直到19世纪末,是南极探险史上的“帆船时代”,人类驾驶着依靠风做动力的帆船,依靠罗盘和原始的仪表去寻找南方大陆,虽屡屡登陆但却未到达南极点;   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人类南极探险历史上突破最大的“英雄时代”,在这一阶段里,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极和南极点,出现了一批为探险献出生命的英雄豪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机械设备逐渐取代了狗拉雪橇。1928年英国的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人类在南极的探索进入了“机械时代”;   从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人类开始在南极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这一时期被称为“科考时代”。   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南极的旅游时代。不过称之为旅游时代也有些过于肤浅了,因为这仍是极少数勇者的选择。尽管极寒、风暴、火山、冰川、潮汐等自然的挑战已经可以最大程度被先进的交通工具、定位仪器和高科技装备所征服,但如果你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没有面对危险的准备,没有在走向地球极点的路途中自我激励和自我突破的灵魂,南极,对于你依旧遥不可及。   从1772年至今,只有占全球人口十万分之五不到的人进入过南极,其中一半是非专业人士;换句话说,60多亿地球人中只有不到34万人实现过自己的南极梦。   今天,行游天下携手挪威海达路德邮轮公司,为您奉上以行游者视角采撷的南极之旅的全面真切体验,并为您准备了一份随时可以带上旅程的南极游计划书。   南极探索史   南极,这座静卧于地球最南端的白色王国,以其刺骨的严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拒人于千里之外。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从早期挑战式的探险旅行,到现在的严谨的科学探究,人类正以智慧和专注,不断深化对南极的认知。同样,如果您踏上前往南极的旅途,这些人类的探险史会增加您对南极的认识和对人类探索精神的尊重。   勇士之争:征服南极点   百年以来,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与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的登陆南极点之争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事实上,当时阿蒙森原计划是去北极探险,当他得知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后,毅然改道转向南极点。而斯科特一行在罗斯海东岸的鲸湾见到阿蒙森时,才意识到新一轮竞争开始了。   阿蒙森的一念之转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到达南极点的人。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带领4个同伴乘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向南极进发。尽管遇到高山、深谷、冰裂缝等许多险阻,但由于准备充分再加上天公作美,阿蒙森一行于12月14日就胜利抵达南极点。   他们在南极点住了3天,进行了连续一天的太阳观测,确定出南极点的精确位置,并垒起一堆石头,插上雪橇作标记,挪威的国旗也在此飘扬。1912年1月25日,阿蒙森等5人安然回到了鲸湾基地。   相比之下,斯科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911年11月1日,以斯科特为首的5人探险队在支援队的陪同下,离开麦克默多海峡,向南极点进发。他的南极探险一开始就遭遇了种种麻烦,他们所带的西伯利亚矮种马无法在软雪中行走,履带式拖拉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成了一堆废铁,只好靠人拉雪橇来运补给品。   然而当斯科特最终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了阿蒙森的帐篷。他们在南极点住了两天,重新确定了南极点的位置,测得的结果与阿蒙森确定的南极点只差几百米,1月18日踏上归途。虽然斯科特的心情非常沮丧,但他仍在回程中进行了大量科考工作。然而,不幸的是,因为他的迟归和缺乏拉动补给的畜力,在暴风雪季节到来后,他仍未返回出发基地。最终因给养尽绝,全队冻饿殉职,距离最近的补给站仅有十几公里。然而,值得一说的是,最早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在1928年为了援助一支遇难的北极探险队,因飞机坠毁而丧生于北冰洋。就这样,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探险家,都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极地探险事业。   虽然两位探险家抵达南极点的时间相差35天,但在探索南极的贡献上不分伯仲,因此,美国1956年在南极建人类最南(纬度高达90度)的科考站时决定共同使用了两位先驱的名字命名,叫“阿蒙森—斯科特站”。   科考时代:中国人在南极   尽管被狂暴的西风带、环极洋流、大片浮冰区和冰山包围,气候恶劣,但南极洲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实验室的姿态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探险队的造访。   我国的南极科考工作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独立派出南极科考队之前,我国科学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