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绪论经典.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学绪论经典

中国民俗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化。即普通百姓的知识和学问。 民间,顾名思义,是指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概而言之,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包括城、乡民间生活。 “风俗”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习惯。《周礼》:“俗者,习也。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 《史记·循吏列传》:楚民俗好庳(bì 低矮)车,(庄)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孙叔敖)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kǔn,门限)。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在我国,“民俗”一词,古已有之。《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肆无忌惮、邪恶不正”) ,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 作为专门学科术语的“民俗”一词,是从国外传入的。它的英语原名是Folklo,是Folk加Lore合成的,含义是“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首先出现于英国,由英国民俗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汤姆斯在1846年提出。 19世纪20年代,我国已专门成立了民俗学会。 广义的“民俗学”(Folkloristics)是研究整个民间生活和文化的科学。研究对象:城乡民间生活 。 二、“民俗”与“文化” 右图是“文”的甲骨文等古文字图片(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人,特别突出了胸部的位置,并在胸部绘画了一个“心”型图案。其意义应该是特指“心里的故事、经验之类的知识”,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的心脏是思考之所,是存储智慧的地方。 文是文饰、文采,延伸为人文、文治之义;化是化生、化成、教化之义。(文:本义同“纹”;化:甲骨文中画两人背靠背——两人意见不一,要改变想法,使一致。)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广义) 换言之,“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广义“文化”一般有四层次说,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而风俗习惯、民风民俗即属于行为文化层。如《礼记·王制篇》:“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此“性”即民风民俗。《汉书·王吉传》:“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所以,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民俗也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的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时代传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 三、民俗的主要特征 民俗的特征分为内部特征(民俗事项本身内在的属性所显示出的特征)和外部特征(民俗事项在时间、空间以及发展活动中显示出的特征) 民俗的内部特征: 民俗的内部特征又显示出三个特点,即:民族的区别、阶级(阶层)的差异、全人类的共通性。 所谓民族的区别,既是指同一类民俗事项在不同的民族中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而言(如饮酒),又是指不同民族生活中有不同的民俗事项(如傣dǎi族泼水节、蒙古族的奶茶会)。 而愈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愈是具有世界性。 所谓阶级(阶层)的差异,是指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在生活习俗中显现的差别(《红楼梦》中贾府举行的螃蟹宴与刘姥姥进府馈送乡下新鲜瓜菜。《祝福》中鲁四老爷家过年与祥林嫂过除夕。 《白毛女》中黄世仁家的年夜饭与杨白劳过年仅有二斤面包饺子。 )。 所谓全人类的共通性,是指各个民族的民俗在形成过程中,都有许多相似相近的因素,具有人类共通的内容(如审美体验的共通性。当然审美的标准又是不一样的。火葬习俗。)。 民俗的外部特征: 民俗的外部特征又表现为历史性特征、地方性特征、传承性特征、变异性特征。 所谓历史性特征,是指民俗在特定时间或时代所显示出的特征。如男女的发式。 所谓地方性特征,是指民俗在特定地域环境中形成并显现出来的特征。如饮食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所谓传承性特征,是指民俗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的具有运动规律性的特征。(大致传承不变。如清明祭扫踏青、中秋吃月饼、除夕吃团年饭。) 所谓变异性特征,是指民俗事项在不同历史、不同地区的流传所出现的种种变化的特征。(如六朝时太原地区“寒食节”吃冷食长达百日,造成大量病亡,魏武帝曹操下令革除,改禁火三日。) 四、民俗的主要内容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分为: (一)经济的民俗{1、物质生产的民俗,2、交通和运输的民俗,3、消费生活民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 (二)社会的民俗{1、家族亲族的民俗,2、乡里社会的民俗,3、个人生活礼仪的习俗,4、婚姻的民俗}; (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