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__动词.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__动词

第二講:動詞 一、古代漢語動詞的定義和類別 定义:動詞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動作行爲、心理活動、發展變化以及其他活動現象的詞。 動詞的語法特點有:   ⒈能受副詞修飾,如“不知道”、“都參加”、“很愛”、“剛討論”、“互相幫助”、“終於相信”、“也許去”等。   ⒉一般能後加時態助詞“著”、“了”、“過”,分別表示持續、完成和經歷。 ⒊很多動詞可以重疊,重疊的部分讀輕聲。單音節動詞的重疊是AA式,如“試試”、“摸摸”等;雙音節動詞是ABAB式,如“研究研究”、“討論討論”等。重疊後則有短暫或嘗試的附加意義。也有少數雙音節動詞按AABB式重疊,表示綿延不斷的附加意義,如“縫縫補補”、“遛遛達達”等。 ⒋經常作謂語。如“敵人已經全面崩潰”,“塵土飛揚”等。 動詞可以分爲一般動詞和能願動詞兩大類。 一般動詞又可根據是否經常帶賓語而分成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兩類。 及物動詞可以跟賓語,在句子中多用作謂語。如: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戰國策·楚策》) 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覽冥訓)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左傳·僖公四年》) 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左傳·僖公四年》) 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左傳·成公二年》)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詩經·衛風·氓》) 不及物動詞一般不能跟賓語,如: 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山海經·北山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山海經·海外北經》) 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淮南子·覽冥訓)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柳宗元《蝜蝂傳》) 能願動詞又叫作助動詞,它經常用在主要動詞前起輔助作用。但有時候能願動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 三、古代漢語助動詞   助動詞是一般只能帶謂詞性賓語的一類詞。古代漢語的助動詞可分爲五類:(1)表示能可;(2)表示意願;(3)表示應須;(4)表示被動;(5)表示遑暇。 (1)能可助動詞 能可助動詞表示客觀允許或有能力,有“克”“能”“堪”“可”“可以”“可得”“得”“足”“足以”等。 “克”表示客觀許可或可能,主要見於西周金文、《尚書》《詩經》《周易》等時代較早的文獻,春秋以後的文獻就很少用了。例如: ?(1)八音克諧,無相奪倫,人神以和。(《尚書·堯典》) ?(2)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左傳·成公十三年》)? “能”表示可能或有能力。例如:? ?(3)于父不能字厥子。(《尚書·康誥》)按:這句話的意思是:父親不能撫育他的孩子。 ?(4)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5)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能”有時也帶體詞性賓語。例如: ?(6)非曰能之,願學焉。(《論語·先進》) ???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 “堪”表示客觀承受的能力,多用於否定句中,有時能帶體詞性賓語。例如: ?(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 ?(9)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可”“可以”“可得”表示客觀事理允許,與“能”意義相同。與“能”不同的是,“可”“可以”“可得”不表示有能力的意思,“可”還表示許可或贊同,“能”沒有這樣的意思。例如:? ? (1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1)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12)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梁惠王上》) (13)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孟子·梁惠王下》)按:此例“可”是許可、贊同的意思。?? 注意,“可以”有時是兩個詞,是“能夠用來……”“可以憑借……”的意思。例如: (14)慎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15)以區區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得”表示客觀條件的可能,多用於否定句和疑問句。例如: ? (16)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論語·述而》) ? (17)予未得爲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孟子·離婁下》) 漢代以後,“得”由表示客觀條件的可能發展出主觀認爲的必要或適宜。例如:  ? (18)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由“得”構成的“不得已”原是“不能停止”的意思,常用來表示“沒有辦法”。例如: ? (19)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論語·顔淵》) ? (20)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與?(《孟子·梁惠王下》) “足”表示具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