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汉字崇拜和 与避讳、测字 汉字五千年 .pptVIP

第八章 汉字崇拜和 与避讳、测字 汉字五千年 .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汉字崇拜和 与避讳、测字 汉字五千年 .ppt

拆字合字; 缺笔增笔; 改音; 什么是文字狱? 历代文字狱概说; 文字狱的危害; 三、文字狱 龚自珍《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封候。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郁达夫《迁杭有感》 冷雨埋春四月初,归来饱食故乡鱼。 范雎书术成奇辱,王霸妻儿爱索居。 伤乱久嫌文字狱,偷安新学武陵渔。 商量柴米分排定,缓向湖塍试鹿车。 1、什么是文字狱? 实质——因言(文字作品,非政治主张)获罪; 《汉语大词典》:“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中国大百科全书》“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2、历代文字狱概说 (1)最早的因言获罪——春秋 齐国 史官记录“崔杼弑其君” (2)文字狱的雏形——秦始皇焚书坑儒;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biang——一种又宽又长的面条 吕叔湘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可是在语言文字的神奇作用面前,人们又把它当做神物崇拜起来。他们用语言来祝福,用语言来诅咒。他们选用吉利的字眼做自己的名字,做城市的名字,做器物和店铺的名字。他们甚至相信一个人的名字跟人身祸福相连,因而名字要避讳。皇帝的名字、长官的名字、祖宗和长辈的名字不能叫,一般人也都在“名”之外取一个“号”,彼此不称名而称号。在后世,认为这是礼貌;在远古,这是人身保护。 1、《古代文字崇拜及其思维方式》,张应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Z1; 2、《汉民俗中的语言崇拜现象之管窥》,郭晓敏《语文学刊》,2007.12; 3、《古人语言崇拜的心理分析》,邵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3; 4、《仓颉造字与汉字崇拜文化》,党怀兴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5。 推荐阅读 避讳发展历史; 避讳形成的文化心理; 避讳的种类; 避讳的方法; 二、避讳 言语有特俗,时处须问禁; 入乡随俗,入境问禁;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1、避讳发展历史 肇端于周代; 形成于秦; 盛行于唐宋; 直至民国前夕; 夏商以前无避讳 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 ——孔颖达 太古之时所不讳者何,尚质也。——班固 盖殷以前,尚质不讳名。——(南宋)周密 周代——祖先死后讳其名 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左传·桓公六年》 规则: 讳名不讳姓; 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 诗书不讳,临文不讳。 庙中不讳。 秦朝——避讳制度日趋完善 生者亦讳;临文需讳; 正月——端月; 楚——荆; 发明了避讳改字的方法。 盛行于汉唐宋 汉代——要避“嫌名” 。 汉代律法——臣民上书言事若触犯帝王名讳属犯罪; 雉——野鸡;姮娥——嫦娥;秀才——茂才; 荀卿——孙卿;《庄子》——《严子》 晋代 皇后名字也在避讳之列;重视家讳; 简文帝郑太后名阿春,凡春字以阳替代; 富春——富阳; 《春秋》——《阳秋》; 皮里阳秋:藏在心里不说出的言论。 隋唐时期 唐代对七世以内的已故皇帝必须避讳; 杨坚之父名杨忠——“中书”改为“内史” 李贺父名“晋肃”,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唐肃宗憎恶安禄山,改“宝安县”为“东莞县”; 深圳地名的沿革 宝安(东晋331年) 东莞(唐肃宗757年) 新安(明1573)“革故鼎新,转危为安” 宝安(民国1913) 深圳(1979) 宋代 避讳最严;连七世以上的君主之名也要避讳。 宋太祖祖父名赵敬——改“镜子”为“照子”“铜鉴”; 庙讳就达到50个字; 宋孝宗时,应避讳的文字达到278个; 少数民族主政的元和清 元朝几乎没有避讳制度; 清代避讳较多; 清代 皇帝名; 胡、夷、狄、虏等; 极端形式——文字狱; 个例:不避“福”字; 袁世凯当政 元宵——汤圆; “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2、避讳的文化心理 语言(文字)崇拜心理; 皇权崇拜心理; (1)语言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