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倡导低碳 呵护地球
张衡传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生平及其成就; 2.掌握文中相关文言知识; 3.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立志成才。 1.人物传记的写作有何特点?在本文有何体现?明确: 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有: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本文写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上的突出贡献,强调了他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其间穿插了对其为人品格的评价。全文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写作特点:(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2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3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一词多义。(1)观观太学大王见臣列观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2)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咸怪其无征挟天子以征四方岁征民间 (3)乃十年乃成遂乃研核阴阳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词类活用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通假字员径八尺(“员”通“圆”)傍行八道(“傍”通“旁”)一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文言句式:(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2)被动句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4)状语后置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文化常识:(1)文史专名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③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④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⑤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⑥史汉:《史记》《汉书》。⑦《汉书》:纪传体、断代史。⑧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⑨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⑩《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郎中:官名。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任职。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应:应职,接受官职。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其他①年号纪年永元中 阳嘉元年 永和初 元丰七年 元和十年②地名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京师(京城)③学校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庠、序(学校)(“俾入邑痒”)国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