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旅游文化知识 - Ch03 - 饮食文化知识专题03.ppt

中外旅游文化知识 - Ch03 - 饮食文化知识专题03.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旅游文化知识 - Ch03 - 饮食文化知识专题03.ppt

(2)制作技术奇巧 官府的家厨在制作技术上各有独特之处,更能出奇、出巧。如孔府菜的“镶豆莛”;谭家菜的“清汤燕菜”。 (3)菜名典雅有趣 常选雅致、有情趣意味的文字为菜肴命名。如东坡菜的“玉糁羹”;孔府菜的菜名即体现齐鲁古风,又表现出孔府佳肴与孔府历史的内在联系,如“玉带虾仁”表明衍对公地位的尊贵;“诗礼银杏”与孔家诗书继世有关;“文房四宝”表示笔耕砚田的家风;“烧秦皇鱼骨”表示对“焚书坑儒”的痛恨。 3、官府菜的代表品种 孔府菜:最典型、级别最高、历史最悠久的官府菜。当朝一品锅、带子上朝、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 孔府菜是由于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来,是乾隆时代的官府菜。文化古城山东省曲阜城内的孔府,又称为衍圣公府。坐北朝南,三启六扇威严的宫殿式府第,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圣府,是孔子后裔的府第。 中国封建社会,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还要显贵。历代统治者,都把孔子的后裔封为圣人。从明清到近代,由于历代袭封衍圣公,官列文臣之首,权势十分显赫。蒋介石1935年封孔子77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报官,并以特任官待遇,加官进爵。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经过千万厨役的劳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孔府菜中有不少掌故: 孔府一品锅, 衍圣公为当朝一品官而得名;带子上朝、怀抱鲤,都是一大一小放在同一个餐具中,寓言辈辈为官、代代上朝。这些菜造型完整,不能伤皮折骨,所以在掌握火候调味、成型等方面,难度很大。 “神仙鸭子”,为保持原味,将鸭子装进砂锅后,上面糊一张纸、隔水蒸制。蒸制时烧香来精确掌握时间,共三炷香的时间即成,故名神仙。相传衍圣公要求此菜做成立即趁热上桌,不得延误,要熟烂,又要准时,厨师想出点香计时的方法,成为烹饪中的美谈。 与火不接触的独特自烤菜如烤花篮桂鱼:把炮制乾净的桂鱼调味、造型后, 网油,再包面饼,把鱼包封严密,放在铁钩上,下用木炭火两面烤熟,其鲜味不失,色白而嫩。曾是孔府秘不外传的名菜制法。 烤鸭、烤乳猪,孔府都列为宴席菜,被称为红烤菜, 指烤出的菜红润光亮。 另一类菜肴是“家常菜”,从米粥、煎饼、咸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鸡蛋、茄子,这些民间的常食小吃,经过孔府厨师的精巧制作,成为孔府的独特菜品,其原则是“精菜细作,细菜精炒。所以孔府的家菜也是别有风味的。 豆芽菜,将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鲜脆爽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香椿芽也是山东西部民间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进数百斤上好的椿芽,供一年食用。 孔府家常菜中,经常用土特产品烹制各种菜肴。仅各种虾仁菜,多达几十种,如:玉带虾仁、雨前虾仁、翡翠虾仁、三鲜虾仁、松子虾仁、腐乳虾仁等等。 谭家菜:清末谭宗浚的家人所创。广东省人,聘京师名厨,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自成一派。以海味烹饪最有名,调味上讲究原汁原味,以甜提鲜,以咸提香;在烹制上讲究火候足、下料狠,烧、烩、焖、蒸等方法,菜品质地软嫩、味道鲜美适口,南北均宜。黄焖鱼翅、清汤燕菜等。 谭家菜传承下来有200多道菜,现在面向现代人群的有100多道,有清真口味、素席,还有药膳,每道菜都要用专门的器皿。谭家菜上菜有一定的规矩,头菜之后是二道菜、三道菜、然后甜点、素菜、鱼类、汤菜、再是甜点,让客人能够真正享用美食。谭家菜贵在品,只有品才可以理解其中的韵味。 (四)、寺观菜 斋菜、香食,泛指道家、佛家宫观寺院制作的以素食为主的肴馔。近2000年历史,属于素菜类别,其产生和发展与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和佛教、道教的饮食思想密切相关。 1、寺观菜的历史发展 远古时无荤食、素食之分,先秦时才有素食的雏形。《礼记.玉藻》:“子卯,稷食菜羹”,在忌日要以稷谷为饭,以菜为羹。战国后期,食物原料日益丰富,人们对荤食、素食与人体的关系有了深入认识,提出少吃荤、多吃素的主张。《吕氏春秋》:“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秦汉时豆腐的发明丰富了素食的内容。南北朝时,素食有了迅速的发展,寺观菜真正产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对素食进行了论述,许多士大夫文人以吃素为荣。南北朝时,佛教开始摆脱依傍,走上自己发展的道路,大乘佛教更是受人尊崇,僧人受《大般涅槃经》、《楞伽经》关于禁止肉食的思想和戒律的影响,大兴素食。 南朝梁武帝萧衍倡导素食,终生吃素。素食被涂上了明显的政治色彩和宗教色彩,使寺观菜最终产生并迅速普及提高。唐宋时,寺观菜有了长足发展,元朝时,道教的饮食戒律对寺观素食的发展推波助澜。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本就崇尚自然和养生,在佛教传入后借鉴佛教的饮食思想和戒律,逐渐提出了自己的饮食戒规。金朝王重阳提出禁食“大五荤”、“小五荤”。 “大五荤”指一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