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旅游文化知识 - Ch02 - 建筑文化知识专题.ppt

中外旅游文化知识 - Ch02 - 建筑文化知识专题.ppt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见山楼 荷风四面亭 梧竹幽居 在园的东南角有一处园中之园“枇杷园”,用云墙和假山障隔为相对独立的一区。园内建“玲珑馆”和“春秋佳日亭”(嘉宝亭)。 中园水体约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水面广,故建筑物大多临水,藉水赏景,因水成景。水多则桥多桥皆平桥,取其横线条能协调于平静的水面。 靠北的主景区即是以大水面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开阔的山水环境,再利用山池、树木及少量的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互相穿插、处处沟通的空间层次,因而游人所领略到的景域范围仿佛比实际的要大一些。 主景区的建筑比较疏朗,意在稍事点缀、烘托山水花木的自然景观。整个环境虽由人作,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一些宋、明以来的平淡简远的遗风。 靠南的若干次景区则多是建筑围合的内聚和较内聚的空间,建筑的密度比较大,提供主人生活和园居活动的需要。园中部的布局主要以次景区的“密”来反衬主景区的“疏”,既保证了后者的宛若天成的大自然情调,又解决了因园林建筑过多而带来的矛盾。 中园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 拙政园的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 。 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五、中西建筑的比较 中国建筑自上古三代直至明清时期,数千年一脉相承 西方建筑则起源于地中海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化与其后的迈锡尼文化,此后沿着希腊建筑、罗马建筑及哥德建筑等。 中国建筑 vs.西方建筑 以木构为主 为人建造的宫殿与住宅 平面铺展的由单层建筑组成的院落 自然曲线的追求 富于艺术的幻想与象征的意义。 砖石结构 为神建造的教堂与修道院 注重向带有地下室的多层楼房发展 具有某种精神的张力与理性的逻辑 西方建筑导游 1、古希腊建筑 (1)历史地位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它的一些建筑物的型制和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它与古罗马建筑一起并称“古典建筑”。 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源泉。 (2)建筑特点 材质:梁柱体系, 石料 和谐:以人的尺度为造型格式 完美:度量和秩序 三种柱式 Doric Ionic Corinthian 科林斯 爱奥尼克 多立克 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